防汛事迹㉑ | 护堤铁骨千人哨 挡浪英姿万汗挥 ——黄州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入梅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强降雨,长江水位暴涨。

黄州,这座地处长江中游北岸的新兴发展城市,在上游来水迅猛和下游顶托作用的夹击之下,沿江干堤水位超警,支堤民圩水位超保,低洼民居内涝告急,防汛抢险救灾形势极其严峻复杂。汛情就是警情,灾情就是战情。四级、三级、二级,应急响应级别不断提升。刚刚经历过新冠疫情大考的黄州人,再次迎来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一场战役!

黄冈市委书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刘雪荣强调,要紧急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系列重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省防指决策部署,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全面落实“三险四保”,确保安全度汛。

黄州区委书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夏志东强调,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精神和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优良作风,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万分之万努力防范万分之一的风险,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黄州保卫战。

于是,1000名市直党员干部紧急支援黄州,会同黄州干部群众,坚持市区一体,共同把党旗插在干堤民圩上,把家安在站房哨棚中,把心留在转移安置点里,一同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防汛抢险救灾的生动故事。

他们把群众从“水凼子”转移到“大房子”

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3镇1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0万,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遗爱湖、幸福水库等大小湖泊、水库20多个。

历史上,黄州是个水患多发之地。这从黄州某些地名可以得到印证,比如:荒五里。曾有民谣唱道:“荒五里,五里荒,十年庄稼九年光。谷无米,炊无粮,拖儿带女去逃荒。年年就怕淹大水,大水来了我遭殃。”

进入新中国,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黄州水患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但是,今年入梅后8轮超强降雨使得本来就地势低洼的黄州发生严重内涝,很多社区小区不幸成为“水凼子”。

面对内涝灾情,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作出决策:紧急转移避险!市区一体,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组织下沉社区的党员、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一起联动,身穿救生衣,驾驶橡皮艇,涉水进入居民区,将受灾群众一个一个从“水凼子”转移到集中安置点。那里有宽敞干净的大房子。7月6日早上5:35时,西湖街道珠明山社区学生街地下商铺内涝严重,97户受灾,积水最深达1.5米。街道筹备组紧急协调市城管局高新区分局先后调集2台大型抽水泵,24小时不间断抽水,缓解受灾情况,同时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城管执法人员帮助商户将财物物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7月7日持续暴雨,禹王街望月堤社区党员干部迅速走访辖区560户,排查出安全隐患111户,通过敲铜锣、喊喇叭的方式进行劝导,将居住在地势低洼的356人,及其贵重物品全部紧急转移至安全地点。

7月9日凌晨,南湖街道榨舟街社区突发内涝,300余名群众被困。得到报警后,区城管、消防等部门联合南湖街道成立救援队伍,紧急出动橡皮艇,前往被困群众家中逐一搜寻,全部转移集中安置点——黄冈市体育馆。

7月11日,暴雨如注,区税务二局院内,污水没过膝盖。被渍水围困的姚阿姨一个求助电话,将赤壁街道青砖湖社区的年轻党员、社区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们集结到区税务二局院内。他们冒雨涉水,将姚阿姨迅速转移到安全地方。

内涝之后,更有外洪。

7月11日下午5时,罗家沟水位26.84米,涨势迅猛的洪水,严重威胁叶路洲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4名区级领导挂帅,14名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堵城镇党委班子全员上阵,迅速建立指挥体系,配备3名专业技术人员,于晚9时启动叶路洲人员紧急转移安置工作。300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经过35个小时昼夜不歇地做工作,终于顺利转移群众1557人,集中安置52人。

凌晨3点被转移出来的姚爹爹深有感触地说:“区里、镇里、村里的领导几次三番上门,夜里2点又到我家劝我转移,我得感谢人家啊!如果不是为我们着想,人家何必深夜登门?”

安置,安置,“置”,是过程;“安”,才是目的。

如何使转移出来的群众既平安又心安?紧急成立的卫生健康防汛志愿服务队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时间回拨到7月9日早上7点,当得知榨舟街社区300名群众被转移到黄冈市体育馆后,区人民医院卫生健康防汛志愿服务队20多名医务人员,迅速到体育馆集结,与南湖卫生院一起,为受灾群众进行健康监测,施行健康诊疗,开展心理辅导,对安置点消毒消杀。

7月13日,叶路洲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点启用后,卫生健康防汛志愿服务队队员的身影再次出现。他们的志愿服务对受灾群众的健康保障和情绪安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林丹,卫生健康防汛志愿服务队成员之一,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黄州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和发热门诊护士长,曾是全市第一批走上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之一,2月份曾不幸被感染,治愈后重返护理岗位。这一次,为应对异常严峻的抗洪救灾形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成立了150支志愿服务队,林丹又是第一批积极报名加入者,在白大褂上套穿红马甲,成为卫生健康防汛志愿服务队骨干成员,在完成防疫本职工作的同时上,进行防汛志愿服务。像林丹这样“不脱白大褂,加穿红马甲”的医技人员,在黄冈市区共有50多名。在防疫战斗中,他们白衣执甲,坚守一线,争当急先锋;出现洪涝险情后,他们不计得失,甘愿奉献,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市区防汛救灾保卫战中令人瞩目的一支“别动队”。“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这些转移避险行动中,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不折不扣严格坚守的工作底线。据统计,截至7月13日,市区紧急转移群众3412人,并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巡查值守,没有诗和远方,只有一江洪水满堤灯光

二级响应,一级部署。这是市区防指的要求,也是各级党员干部防汛的工作标准。

54.2公里的沿江大堤,是40万黄州人民的安全防线,容不得半点闪失。巡堤查险,是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今,白天大堤上哨棚林立、党旗飘扬、轮番巡查;夜晚大堤上灯火通明、手电晃动、巡查更紧。

为确保大堤安全,大堤上每公里一座哨棚,每座哨棚50人日夜值守,以站棚为家,按照“66533”要求,进行篦梳式巡堤查险。所谓“66533”,就是巡堤严格做到“六时”(吃饭时、换岗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水位陡涨陡落时);“六查”(查堤顶、查迎水坡、查背水坡、查堤脚、查平台、查穿堤建筑物);“五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物料随人到);“三清”(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三快”(发现险情要快,报告险情要快,抢护处理要快)。为使每个巡查值守人员成为真正的前哨尖兵,区纪委监委机关7个检查组深入防汛哨点、泵站、涵闸、水库、湖泊等重点部位,进行一线督战。

——这是一种对身体和心理的极限考验!但是,3000余名巡堤值守人员没有一人充当逃兵。他们用铮铮铁骨支撑起守护沿江大堤的钢铁长城。胡汉林,东湖街道汪家墩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生在长江边,是防汛查险的行家里手。他告诉同志们,巡查管涌和散浸险情的重点范围,是临背水堤坡、堤顶、距背水堤脚50—100米的堤面,以及积水坑塘。他还告诉大家,夜间巡查的窍门,就是用强光手电在草丛中交叉照射,可以很容易发现积水的反射。郑能新,黄冈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年近六旬,是支援黄州防汛的1000名市直党员干部之一。在沿江大堤上,每隔一个小时,他就带领七八个巡堤人员,按照“66533”要求,借鉴行家里手的工作经验,手拿铁锹或竹竿,在大堤背水面,一字排开,边走边用铁锹竹竿拨开杂草,一尺一尺地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篦梳式巡查,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密度换取效度,从而确保不出现任何疏漏。当然,在巡堤查险过程中,不单是排查管涌、散浸、浪坎、脱坡等险情,有时还要面对意想不到的险情。7月10日11时左右,东湖街道长江社区二组村民钱丰、长江社区副书记汤科、长江社区一组小组长钱汉武,在巡堤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名女子仰面漂浮在离堤坝五六十米的江中,并且正在向江心飘去,随时都可能被大水卷走。情况危急,面对浑浊而湍急的江水,三人觉得顾不了许多,救人要紧。钱丰套着轮胎第一个下水,穿上救生衣的钱汉武、汤科紧随其后,冒着随时都会被急流吞没的危险,奋力游向落水女子。女子得救了,三人累得坐在岸边喘着粗气,但内心满是成就感。还有,巡堤查险,不只是男士的事情,女子也顶半边天。东湖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何芹,孩子才两岁,自己又患了感冒,仍然跟男同事们一起,不仅上堤巡查,碰到险情还与抢险队员一道,装沙包,铲砂石,推三轮车,铺彩条布,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被大家称为“大堤上的女汉子”。欧运英,是赤壁街道安居社区党支部书记,响应级别提升到二级后,她带领一支由女干部和女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上堤参与巡查,人们称她们为“红色娘子军”。

为了守好堤防,“红色娘子军”骨干陈力玮早早地把四岁女儿送回娘家。女儿不知妈妈工作的艰巨和危险性,在视频时天真地说:“妈妈,我觉得你就是一个超人,等洪水退了,我要跟你一起在大堤上放风筝。”听着女儿的话,陈力玮连连点头,泪水则在眼眶里打转。

陈逸佳,虽是大学一年级女生,却是资深志愿者。她是跟着妈妈夏水琴一起上堤的,主要是巡视路面,劝导市民不要近水观光,更不能垂钓摸鱼。起初,陈逸佳有些放不开,夏水琴就给女儿准备了一面铜锣,并对女儿说:“现在水情复杂,近水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只要看到有情况就赶紧敲锣,既是给市民一个提醒,同时也能通知大家快速增援。”如今,这一对黄金搭档并肩巡堤,既是母女又是战友,赢得人们交口称赞。除了大堤巡查,还有泵站、涵闸值守,同样容不得丝毫闪失。

陈策楼镇龙塘闸水泵是一台孔径0.5米、功率为75千瓦的大功率水泵。入梅之前,由于陈策楼镇地势较高,久旱少水,该水泵一直未曾启用,部分管道已经生锈腐蚀。入梅后持续强降雨,这台水泵重新启动,承担着为陈策楼镇张家铺村、六庙村、古楼园村、祠堂湾村以及整个工业园的排涝重任。

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重启并保障这台水泵顺利运转的人,竟是一位独臂老党员。

他叫郑棉湖,今年61岁,既是村里的专业电工,也是龙塘八队的队长。起初,为了重启锈迹斑斑的龙塘闸水泵,郑棉湖费劲周折。首先,他在水泵下烧起一堆火,将水泵电机里的水汽烤干。为了控制火候,郑棉湖守在水泵边,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电机好了,又遇到管道末端生锈变形问题。郑棉湖又扎进3米深的水下,仅凭一条手臂完成了变形部件的更换。水泵终于能够正常工作了,郑棉湖的脸上才露出胜利的微笑。

截至目前,龙塘闸水泵已经日夜不停排涝6天,郑棉湖也在泵站值守了6天,加上当初紧急检修,这位独臂党员已在堤坝上坚守了十几个日夜。

他说:“我就是一名党员,这里需要我,我就会守在这里。水不消,我不离!”像郑棉湖这样有担当的党员,又岂止一个两个?其实,市区3000名一线巡查值守人员,哪一个不是尽职尽责的前哨尖兵?

与险情比速度,最后的赢家总是他们

古人云:“杜渐防萌,慎之在始。”将险情处置在初始萌芽阶段,是防汛抢险救灾的关键。巡堤查险和泵站值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对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就是要跑赢险情,在其发展成为灾难之前,遏制它,消灭它。为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做好巡堤查险工作,区防指及时出台奖励政策,对发现干堤管涌、散浸等重大险情的干部群众,在通报表扬的基础上,给予最高5000元现金奖励。

重赏是一种导向,它向群众传递的是极端重要性,激发的是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获得的则是事半功倍的成效。

刘杰,路口镇谢家小湾村一位后备干部。7月8日11:30时,他带领2名群众在巴河长孙堤巡查时,发现一处地面翻出水花。他马上想起镇里开展巡堤查险工作培训时重点学习的管涌知识,当即意识到眼前可能就是管涌,立即向上报告。区防指火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到现场,经过技术分析,确认是管涌险情,随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路口镇防汛突击队50余人、机械5台套投入险情处置,市、区、镇、村负责人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排险。经过数小时奋战,险情最终被成功化解。无独有偶。7月10日下午6时,路口镇土库湾村委会副主任熊星带领2名群众在长孙堤角巡查时,突然听见水流声,经过仔细搜寻,发现一处地面有水花不断外翻,出水口径约20公分,孔深2米。熊星曾参加过区人武部组织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演练,对管涌知识也有所了解,当即判断为管涌,迅速通过电话、照片、视频上报指挥部,并插好标识旗。区防指迅速调集力量,将管涌险情处置到位。防汛指挥部迅速兑现奖励,将10000元奖金颁发给刘杰、熊星以及一同发现管涌的村民。刘杰现场将自己所得5000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改善巡堤值守人员的伙食。在市区防汛抢险一线,像刘杰和熊星这样具有高度警惕、反应迅速的党员干部,不止一个两个,而是有一批人。7月10日9时许,堵城镇江咀村巡防队员在例行巡查中,突然发现江咀圩中段内堤角出现带状分布的散浸,分布距离达千米,散浸点共20余处。接到报告后,堵城镇分指挥部迅速发布作战指令,从全镇范围抽调力量增援江咀圩。驻分指挥部的区级领导也火速赶赴江咀圩,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当日上午10时,40人的镇基干民兵突击队在于江咀圩备料库集结完毕,到达险点后,与江咀防汛队员会和,共同投入战斗。下午2时整,20人的党员青年教师突击队在到场增援并投入战斗。经过紧张奋战,下午5时,所有散浸点的险情都得到有效控制。

7月11日下午5时,东湖街道防汛人员在巡堤时,发现长城堤六福湾段迎水堤坡脚共有11处浪坎。如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造成崩岸脱坡后果。巡堤人员用小红旗对浪坎处进行了标注,并迅速上报险情。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场指导。东湖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基干民兵、志愿者共计50余人,闻“汛”而动,迅速组成突击队,六福湾社区紧急调动1台铲车、1辆电动三轮车参与抢险。经过1个多小时的协同作战,共填埋沙包1000余个,终于有效控制住险情。

7月11日晚11时,区城乡统筹办巡堤人员发现封堵闸口出现闸板少量渗水,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向区防指报告,并密切关注渗水情况。次日早6时,区城乡统筹办党员张光军和范超惠准时进行值班交接,发现闸板仍在渗水,随即与倪建洪、郑长春、何跃进、秦厚解、曾国田等人一起,光着膀子跳进闸口,在浑浊的江水中对渗水点进行封堵。事后,在谈及带头跳进水中抢险的想法时,张光军说出了肺腑之言:“长江干堤后面就是我们的家园,跳下去封堵,就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

7月12日凌晨6:10时,黄州外江水位超警戒1.56米。值守人员在巡堤时发现黄州交通闸叠梁轻微渗水,立刻通知城区管理段段长吴平。闻讯火速赶来的吴平查看后,迅速向区防指汇报,并密切关注渗水点。6:20时左右,叠梁渗水加速,渗面扩大。有着丰富抢险处险经验的吴平当机立断,带领4位民工跳入浑浊江水中堵漏。吴平的腿部曾因骨折做过内固定手术,行走一直不利索,此时,他只能一手紧紧抓住叠梁稳住身体,一手将棉絮塞进渗水部位,再用锥子使劲将棉絮塞紧塞实,进行止水。

7月13日中午12:40时,陶店乡小汊湖村、市检察院联合巡查人员在老城堤防汛哨棚堤脚开展巡查时,在桩号3+400防守路段、距堤内脚约50米的孙镇村一组发现一处管涌险情。陶店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调度人员向现场集结,同时第一时间上报区防指。市、区领导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处置。由80余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动用1台挖机、2台铲车、2台运输车,紧急调集沙石料和黄沙10余车、沙袋200余个,最终控制住险情。

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14日,在沿江百里干堤上,类似这样发现并处置管涌、散浸、浪坎、脱坡、渗水等险情共计80多起,有效保障了市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黄冈市水文部门数据显示,7月13日长江洪峰稳步通过黄冈市,黄冈长江段水位全线小幅回落。——这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大好消息!但是,面对依然高位运行的长江水,决策者们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区人民政府区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胡凯说:“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继续发扬战疫精神,万众一心,坚守阵地,水不退,劲不松,人不撤,坚决打赢防汛抗洪黄州保卫战。”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护堤铁骨千人哨,挡浪英姿万汗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铁骨英姿的钢铁般固守,在这场超历史的外洪内涝中,黄州这座文化古城才未毁一堤、未亡一人,才保持着大局稳定,才使得防汛防疫以及其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推进。这是黄冈市区之幸,也是黄州40万人民之幸!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

(作者:剑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