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黄州区“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村官”观察
图为:“本土大学生村官”上岗前,集体接受红色教育。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然而,乡土人才外流,村两委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怎么办?去年来,黄冈市黄州区启动“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工程,在全省率先尝试大学生村官本土化,努力破解这一难题。
一年过去,成效如何?有哪些经验和启示?9月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黄州实地探访。
组织振兴,人才困局如何破
长圻廖社区地处黄州城郊,10年前由村改为社区。7名社区干部中有4名“70后”,55岁的社区副书记孙桂芳年龄最大,1992年出生的党建专员戴乐最年轻。
去年9月,经资格初审、谈话推荐、笔试面试、考察政审、聘用公示、岗前培训等环节,戴乐同其他51名35岁以下本土大学毕业生一起,成为黄州区首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他们先在镇党建、农业、民政、计生、综治等部门学习,随后安排到户籍所在村(社区)任职。
戴乐毕业于武昌理工学院,原在一家建筑公司任工程监理,转正后有望拿到10万元年薪。他的回归,源于黄州区去年启动的“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工程。该区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公开选聘,实现“每村拥有1至2名本土大学生村官”目标,第一批纳入“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招录的,是“两委”班子老化严重、后备干部少于3名的村(社区)。
2017年初,黄州区委书记骆志勇调研发现,一方面,农村干部老化弱化、后继乏人;另一方面,选拔来的外地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就离开,或者中途考上公务员走了。数据显示,黄州区95个村405名干部中,45岁以上干部占65%,35岁以下只占7%。“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任务。”骆志勇说,只有把年轻人留在农村,乡村振兴才更有底气和希望。
工作中,戴乐善创新、点子多,长圻廖社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来自他的提议。戴乐发现,前来社区办事的居民偶尔会碰到经办人不在的情况,一件小事要跑几趟。他向社区书记龙海林建议,对居民申请办理的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由值班人员告知需准备哪些材料,约定时间上门一次性快速办理。这项改革受到社区居民称赞,戴乐也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
“以前来过大学生村官,但很难融入进来,总想着考公务员,留不住。”有20年社区工作经历的孙桂芳认为,土生土长的大学生村官了解社区的情况,对社区有感情,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心会更强。
村部来了年轻人,新力量搅热乡村
今年春天,黄州区路口镇南湖村的千亩紫云英花海登上央视,引来了鄂州、黄石、武汉等外地游客前来赏花。“这多亏了小凌的策划,我们正以此为契机建设美丽乡村。”南湖村村支书沙艳林口中的“小凌”,是本村3组25岁的村民凌赐,去年考上“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回村担任书记助理。凌赐2015年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后,回到村里,一直在自家创办的荣力生态家庭农场做事。“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快,在村里从事农业容易扎根,会做群众工作。”这是沙艳林多次动员凌赐报考后备村干部的理由。
(紫云英花海)
到村里上班第二天,恰逢南湖村修建村级公路遇到一个难题:凌赐的爷爷不愿按建设规划让出路口,影响了施工进度。沙艳林安排凌赐回去做工作。“爷爷,村里新修的这条公路,如果每户都留个口子,您觉得好看吗?”“那肯定不好看。”爷爷说完后一愣,明白了孙子的意思。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村里,提出不开口子。如今,这条公路两侧安装了路灯、种植了景观树、修建了水沟,成为南湖村一景。“我向沙书记学到很多做群众工作的办法,先与村民话家常拉近距离,慢慢引出工作主题,这样沟通起来效果很好。”凌赐说,很多村内事务,村里放手让他参与处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拆除乱搭乱建时少数村民不配合、不支持,甚至胡搅蛮缠、威胁恐吓,凌赐总是义正辞严,“一切按照大家认定的标准来,公平公正,这样才让人心服口服。”
路口镇组织委员饶莉莉说,凌赐适应起来相当快,受到群众肯定。路口镇17个村,每个村都有1名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美丽乡村建设工地、精准扶贫工作现场、抗洪排涝的沟渠、周末大清河的岸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黄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健介绍,为让这些大学生后备干部“接得了班”,到村后一般先任命为村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以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为依据,优胜劣汰,对不胜任基层工作的,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一年来,已有4名后备干部被辞退。
聚才乡村,探索一直在路上
堵城镇,是黄州区首个村级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全覆盖的乡镇。
力度之大源于不堪之痛。镇党委书记王振林介绍,2017年以前,全镇18个村76名干部中,56岁以上的占31.58%,高中以下学历的占80.26%,这些村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操作技能跟不上,导致很多工作拖后腿,在区里挨批评。去年,该镇劝退了60岁以上男干部、55岁以上女干部共19名,在区级选拔9名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的基础上,镇党委经过层层筛选又自行选拔了13名大学生后备干部。
对这些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王振林如数家珍:堵城村团委书记叶文清是名女干部,协调能力强,化解村民家庭矛盾纠纷有一套;西河村主任助理靖康,善于“啃硬骨头”,去年叶路洲拆违退地工作中,3个月日夜坚守在一线,陪同专班拆除100多户违法建筑。
王振林最大的担忧是留不住人:龙王村书记助理王栋,工作能力出色,前不久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大家都舍不得。据介绍,本土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黄州区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万元的标准,由区、乡、村按4∶4∶2比例出资。
待遇低的难题如何破解?黄州区正在探索:一是薪酬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对年度考核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口碑较好的,给予适当奖励,总额可参照村级副职执行。按照作用发挥情况,村级可核发一定金额的集体经济发展奖金;二是将一批能力突出,具备发展基础、热心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后备干部,在换届中优先推荐提名进入“两委”班子,特别突出的在换届时推荐担任村(社区)主职。经初步摸底,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黄州有20%左右的本土大学生后备干部有望选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
王振林认为,还可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很多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情况,具备专业技能,完全有能力成为扎根农村的创业者,如果辅以资金资助,就有可能助其转型,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有责于这个新时代,
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为这些大学生村官点赞
来源:湖北日报
责编:张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