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十年,黄州日日新 | “小”社区里的“大”变化

“滔滔江水流过家门前,街市就在村里边,一方沃土天随人愿,建新的四季总带着笑颜。插根筷子么呀嗬咳,能发芽得依儿哟,丢把种子么呀嗬咳,就长钱哪依儿哟……”

这首名为《春的家园》的社区之歌,来自古城黄州长江边的一个社区。逢年过节、重大活动之时,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的幸福心声。

从城郊村到城市社区,从单一农业到多业并举,从“填饱肚皮”到“鼓起腰包”、从生活富裕到精神愉悦……作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州区赤壁街道办事处建新社区乘改革开放东风,实现发展巨变,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这里的每一个人。

筑巢引凤积淀厚实“家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建新,每天都是新的。

数据显示:建新社区2017年社会总资产达2亿元,人平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为历史最高值;集体年收入800多万元,是改革开放前的20倍。

4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郊村,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条件低下。当年的村干部带领群众披荆斩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垦荒开地种粮600多亩,兴修渠道10多公里,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建新社区锚定方向,探索发展市场经济。

1983年

大力兴办织布厂、水电安装公司、食品厂、包装厂、水泥预制厂,后因无力参与市场竞争,全都倒闭。

2001年

社区党委书记张楚华带队赴外地考察后思路大开,试图通过招商引资提振发展。

2002年

武商集团欲筹建黄州量贩店,建新社区是10个落户备选点之一,机会难得。然而怎样吸引过来?社区做足预留发展用地文章,通过自建卖场租给武商集团经营的方法获得青睐。

在量贩店施工推进的重要时段,资金链出现短缺,关键时刻,张楚华等11名党员,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拿出自家土地证、房产证到银行贷款58万元,一举渡过难关,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来。经过几轮谈判协商,武商量贩店终于与建新正式签约,并在几个月后开业迎宾。在当时,量贩店成为黄州城南耀眼的商业明星。

“摸着石头过河”的建新社区,找到了发展门路,继而采用同样的办法招商。目前,在建新落户的企业有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家。商业、制衣、物流鼎立城南。2017年,建新社区招商引资总额达2.15亿元,工业总产值1.6亿元,商贸零售额1.8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000多万元。

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家园

夏日雨后,走进建新社区,只见广场净透,绿树滴翠,居民小洋楼沿路依次排开,一幅清新、诗意的家园图景。

在社区服务中心右侧,一条充满文化特色的街道——关山北路引人注目,这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万年台剧场、党员生活馆、党建休闲长廊……各种社区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改革开放之前,社区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居民用电用水紧张,旱厕随处可见。”社区党委书记张楚华介绍,以前,群众居住“混为一团”,菜园就在家门口,地摊摆在路旁边,占道经营严重,生活环境差。随着“家底”的厚实,社区一班人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民生“短板”上。

针对生活环境“脏乱差”,社区投入1000多万元加大道路建设、基础改造和环境治理。如今,路网、管网、排水网功能改善;硬化、绿化、亮化再度变化;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灶,“五改”到家。 

建新位于城区南大门,为筑牢安全防护网,社区购置了自己的治安巡逻车、应急消防车、环卫洒水车,建立了“三室一中心”(治安室、民警室、消防室和社区戒毒中心),守护一方平安。 

2006年,社区投资170万元,率先在全市建起了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12年后,大厅的格局还和以前一样,8个便民服务窗口依次排开,工作人员与居民面对面,社区主要领导就在一楼办公,玻璃房里随时能找到。 

只要居民有“疑难杂症”,居民可以到那里与书记直接对话,释疑解惑、解决问题。迄今为止,社区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无一例民转刑案件,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 

在社区治理上,建新社区独创“六居共建”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即:五户为一居,六居共三十户,每二十至三十户选举一名中心户长,推行“四长二员”(小组长、党小组长、中心户长、楼栋长,计生助理员、网格员),实现了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居民成了当家人。 

暖心服务构筑幸福港湾 

生活在建新,不只是舒适,更有体贴入微的暖心服务。

中午吃饭时间,很多独居老人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一日三餐,有荤有素,每天只需20元,社区贴8元。不能走动的由志愿者送餐上门。”中心负责人余联良说。 

建新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466人,其中一些空巢老人、孤独老人生活自理困难,吃饭成了问题。2012年初,建新开办了“温馨小餐桌”,相当于开办了一个公共食堂,这些老人的用餐再也不用发愁了。 

同一个社区,就好比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细致入微的“八小服务”(爱心小课堂、温馨小餐桌、亲情小药箱、孝心小理发室、健身小广场、开心小娱乐厅、阳光小康复室、平安小110),让这里的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问题是很多地方的“心病”,建新腾房子、备课桌、买玩具,于2012年免费开办了“四点半”学校。一度的“流浪儿”下午放学后有了好去处。志愿者辅导做作业、引导玩游戏,还护送孩子们回家。家长没了后顾之忧,对“爱心小课堂”赞不绝口。 

建新的老人也有体会:理发事小也无奈,发厅发廊不接待。为解决“银发烦恼”,社区腾出一间房子修缮一新做理发室,聘请了一名老师傅专门为老人服务。老人凭票可以免费理发。行动不便的就上门服务。 

“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是社区的又一善举,建新51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对此体会真切。社区建立了“阳光小康复室”,购买了配套的康复理疗器材,聘请了专业康复师坐诊治疗,还安排志愿者上门辅助调理。关爱行动,让一些老人的身体状况逐步改善。 

广场舞“旋风”刮到黄州时,建新大妈们特别喜爱,但由于没有固定场所,她们原来都是“打游击”。2007年,社区投资24万元,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建起了3个健身小广场,音响设备一并配齐。从此,大妈们跳广场舞的激情日益高涨,在全国、全省比赛中频频获奖。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有着感知居民美好生活最直接、最敏锐的触角,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载体。

2018年1—9月,黄州区30多个社区推行党支部(党员先锋站)进小区、物业委员会进小区、业主委员会进小区;“双进”活动中,全区104家单位到社区报到,1842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或小区报到;组建各类专兼职巡逻队500余支,队员共计3500余人;实现重大社会风险100%预警预防和100%有效处置;2018年9月5日—6日,在湖北省第五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上,黄州区获得两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来源:黄冈日报  区新闻宣传中心

责编:张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