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策楼镇雨山寺村:做活农家文章 促进民富村强

陈策楼镇雨山寺村东临巴河,西接烽火山麓,前不沾城,后不靠园,除了耕地、水面外,没有其他经济资源,是一个纯农业村。近几年来,雨山寺村坚持在农言农,在农务农,在农兴农,做足农家文章,走出了一条民富村强的新路子。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过40万元,319户1136名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0400元,成为周边地区有名的实力村、文明村、美丽村。

民富村强雨山寺

在农言农。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热爱农村。见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兴盛,也品味着近几年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无奈和苦涩。在工业主导发展的新时代,农村有没有出路呢?回答是肯定的。农业发展滞后,根本原因不是农业本身,而是缺乏爱农业、懂农业、爱农民的带头人,缺乏带动农民致富的脑子、法子和路子。在观看电视、外出考察、阅读信息、揣摩研究的基础上,雨山寺村“两委”认为农村穷,关键穷在传统产业上,穷在粗放生产上,穷在落后模式上。为此,雨山寺村聚焦现代农业,聚集产品更新,聚焦现代生产方式,用现代农业夯实增收基石。2012年,经过反复权衡,优选发展红冠桃水果品种,盘活荒山资源,建立了60亩红冠桃基地,当年挂果受益,亩均产出由500余元提高到1000余元,翻了一番多。尝到甜头后,雨山寺村相继扩大了红冠桃基地规模,发展了黄桃、樱桃、鄂梨2号、葡萄园、猕猴桃、火龙果等生产基地,如今面积达到285亩,年产出30万元。这些基地毗邻而建,有花有果,成为全镇有名的摇钱树、风景线。

雨山寺村红冠桃基地

在农务农。我们是农民,务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务农不等于简单的农业劳动。农业不是人放天养,投入一分,回报一分,没有春天的耕种,就难有秋天的收获。越是来钱的新品种,越是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红冠桃是名贵水果,是新生事物,种活需要三分功,种好得花七分功。修剪枝、嫁接、施肥料、测温度湿度酸碱度,样样都是精细活,料理不亚于养孩子。果园基地刚刚起步时,为了节约开支,村干部除了业务上的事情外,其余时间都在果园基地。撸起袖子还不够,雨山寺村的村干部都是光着膀子,穿着裤头顶着炎炎烈日在生产第一线。几年来,村干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讲报酬,不计得失,不争功利,累计投入劳动力3万多个,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在农为农。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雨山寺村的追求,为乡亲谋福利是雨山寺村“两委”矢志不移的责任。为了让全体村民搭上村级发展的快车,该村注册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为核心成员的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实行集体统一筹资、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分户结算、分户取酬的“六统三分”管理模式,在全村发展壮大高端水果产业。雨山寺村还采取“保底+分红”模式鼓励农户“以财入股、以劳入股、以土入股、以智入股”,即分成四大股:村里负责技术、销售占股15%,土地占股15%,投资股占50%,农户管理占股20%,吸纳了建档立卡贫户30余户,合作社成员每年人均增收1500余元。最近,雨山寺村又做大农业文章,依托种植业,发展休闲旅游业,兴建“桃源”生态农庄、绿色水果园采摘园、特色花卉种植基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该村修建了通村通组通户公路6公里,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水网铺设,改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了村级医务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打造了200余米的文化长廊、1个文化大舞台、2座文化广场,在村组主干道上安装了60多盏太阳能路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群众幸福度、满意度显著提高。


责编:张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