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地名 | “遗爱湖”篇

黄州,前界大江,后倚崇阜,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凡地名的产生是有其缘由的。一个地名或有多种传说,一个传说或依附于多个地名。黄州地名的多姿多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岁月钩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在全区人民群众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区政协文史委、区民政局联合编辑出版以黄州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第十辑文史资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遗爱湖

遗爱湖系今日黄州新城中之湖。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环湖岸线29公里,是长江中下游北岸沿江平原区典型湿地。

上世纪90年代初的遗爱湖,荒草丛生,污水横流,藏污纳垢,湖水腥臭难闻。据《黄冈市园林局调查》记载:“湖周边大大小小1398家企业,工业废水直排遗爱湖,其中包括两家化工企业。不仅如此,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厂,黄州城区23万人的生活污水也直排湖中。”黄冈环保部门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每天直排入遗爱湖的污水高达533立方米。按生态养殖标准,遗爱湖养鱼量应为每年25万公斤左右,但事实上遗爱湖每年养殖规模已超出了4倍,达到100多万公斤。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对遗爱湖水质监测表明,遗爱湖生了“富贵病”,浮游生物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藻、黄藻消失,蓝藻、绿藻增多。天鹅、大雁、水鸟远飞了,湖面上漂浮的死鱼散发出阵阵腥臭,遗爱湖成了黄州的臭湖、死湖。

遗爱湖命运的转折始于2006年8月,其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遗爱湖综合保护治理工程,出台了《遗爱湖保护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护岸、清淤、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欠账工程”,2007年1月,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八件实事之一”,遗爱湖保护治理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市长当起了“湖长”,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签下“军令状”。3月工程启动,在实施中发现,仅仅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应该在综合治理保护上统筹规划,科学施工。经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将遗爱湖功能定位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并命名为“遗爱湖公园”。遗爱湖是黄州城中湖,将与国内著名城市杭州西湖、武汉市中的东湖相匹配。

当年随即开始编制规划,包括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单体设计。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规划体系,在建设中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本着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熟一处,动工一处的原则,陆陆续续地启动了一些基础性工程。

“生态立园”理念贯穿整个遗爱湖公园建设。园林植物的选择,大量用乡土树种;公园建筑、铺装、照明、给水工程广泛使用节能材料;山体水体利用,避免挖湖堆山等园林手法,力求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减少大规模地形改造。前后8年,黄冈市政府为遗爱湖投资8个亿,整个湖区发生了巨变。

“踏歌人去山荫道,载酒船来镜水中。”遗爱湖重现水乡意境,水清、岸绿,多年不见的水鸟又飞回来了。

遗爱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03平方公里,折7545亩,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一半。但是,遗爱湖纵深开阔,波光粼粼,岸线蜿蜒曲折,浑然天成。环湖岸线长29公里,是杭州西湖的两倍。按照规划,遗爱湖公园要建设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一环,即环湖一周观光旅游;两片,就是东湖片区,西湖片区;五区,就是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市民户外运动休闲区;十二景,分别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平湖归雁、霜叶松风。

▲遗爱清风

▲临皋春晓

▲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

▲琴岛望月

▲红梅傲雪

▲幽兰芳径

▲江柳摇村

▲水韵荷香

▲大洲竹影

▲平湖归雁

▲霜叶松风

这十二景区名称是集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采遗爱湖形景物之灵气,融汇组合而成的。临皋春晓,皋,即水边的高地,临皋是临近水边的高地。苏轼贬谪黄州,全家居黄州临皋亭处时间较长,且在临皋亭处著“一词二赋”。临皋在黄州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这个景区原为部队的打靶场,临湖边有一个高高的靶堆。“春晓”,则来自于苏东坡的词“杜宇一声春晓”。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形成了该景区的名字。有的景区名字取自苏东坡诗词原文。比如“一蓑烟雨”,就来自于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十二景区名字里有春夏秋冬,松竹梅兰,风花雪月,包含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集中展示了东坡文化。

节选自《黄州地名文化初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