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微贪”预防乡村腐败 驯“野马”壮大集体经济
村里鱼塘的承包费是多少?村务公开栏上写得清楚明白;去年村集体的收入、支出是多少?村干部捂着掖着……
3月上旬,黄州区对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开始新一轮清理,有的群众对本村“三资”情况说得出子丑寅卯,有的则满肚子怨气:那是少数人的“夜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要‘补短板’吗?厘清‘三资’,严查‘微腐败’、管住‘微权力’,实现‘三资’确权、赋权、活权,就是‘补短板’的一项重要措施。”黄州区委书记骆志勇说。
去年,黄州区纪委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牵头开展“三资”专项治理,发现“末梢腐败”还没断根,查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1032个,给予处分41人、组织处理65人,其中村(社区)干部39名。
今年开春后,带着“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课题,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何志春深入农村调研,一些农民反映:有的村干部开支随意性大、资产购(处)置少数人说了算、集体资源产权不明管理不严,“三资”成为“三匹野马”。
“要从制度、管理、源头上遏制住‘小贪小腐’的滋生和蔓延,不能任‘黑马’信马由缰,要把它驯化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骏马’。”2月28日,黄州区委区政府“两办”印发《开展农村(社区)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方案》和《在全区村(社区)集体“三资”清理中开展巡查督导的工作方案》。
3月1日,全区“三资”清理动员大会后,区直11个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成1个巡查组、9个督导组,分别由纪检监察干部带队,分赴8个乡镇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步骤,再一次对全区137个村(社区)的“家底”盘存。
何志春联系督导的东湖街道办余家塆社区,组织专班核定“三资”存量、构成、处置、使用及效益,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完善一式两份管理台账,一份村级留存、张榜公布,一份交街道办“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监管,改变过去“群众埋怨,干部喊冤”状况。
陈策楼镇雨山寺村一面“资金进笼子、数字进机子、资料进柜子”,阳光运营“三资”,一面以“还权赋能”为核心,解决集体资源因无“身份证”不能进入交易市场的问题,变“死资源”为可流通、可转让、可交易的活资产,深化了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