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意浓,陶店、路口、堵城、陈策楼等乡镇的千亩生态产业园内,引水管网纵横如织,果树长势旺盛。这是黄州区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建设“小农水”工程前,陶店、吕家大湾、南湖、余岭等村缺水比较严重,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三年前“小农水”项目刚启动时,这些村还是从数里外的河里取水,现在已建成了3个农业灌区,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发生显著变化。
陶店鱼塘
“有了抗旱水源,那些望天收的土地就可以放心地种粮食兴产业,穷日子熬到头了。”南湖村村民吕平均说,他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近千亩葡萄园,年收入几十万元。该村还建有蔬菜大棚50个,解决120多人就业,发展成为重要的蔬菜基地,绿色生态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路口巴河滩头
效益检验成果。“不怕‘苦干’,就是‘白干’,只要把水引到田间地头,达到旱涝保丰收的效果,就是我们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吕家大湾村百姓们这样说。该村村民吕文化利用灌溉农田,建成节水型、省力型水田70余亩,每年栽种莲藕,年获利近40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还解决了2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堵城镇堵城村、外岭村、余岭村按照“一镇一业”规划,发展苗木近1800亩。“小农水”解决了干旱大难题,也成就了一条条生态旅游观光区。
治理后的江咀崩岸
三分建七分管。为了使“小农水”工程效益得以有效发挥,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黄州区出台管理措施,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保养”的原则,在“小农水”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把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下放给镇村,落实管护责任。
随着建设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工作不断推进,黄州区全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流域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山绿、水秀、人富、财政增收的多重目标,一幅更加美丽的水利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吕建明
责编:梁建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