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地名 | 一河二名却为何

编者按:

黄州,前界大江,后倚崇阜,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凡地名的产生是有其缘由的。一个地名或有多种传说,一个传说或依附于多个地名。黄州地名的多姿多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岁月钩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在全区人民群众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区政协文史委、区民政局联合编辑出版以黄州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第十辑文史资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编发【一河二名却为何】。

一河二名却为何

东出黄州六十里,有一条小河源起县城东北马鞍山下的刘家冲,婉转南流18.5公里于陈策楼镇盂钵桥村入巴河。以陈策楼镇豹子垴村为界,上河名叫沙河图,下河名叫朱大夫(今人多讹称朱道士河)。一河二名却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沙河图的中上游,有个小山村名叫朱家湾,朱家湾里有个青年叫朱恕。这朱恕学历不高,一介举人而已。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年朱棣逆旨谋位,做了永乐皇帝,定都北京。许多建文帝手下的旧臣心中不服,纷纷辞官归隐,以致朝廷“干部”奇缺,这就给永乐三年的乡试举人朱恕带来了发达机遇。当年,他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南京为官,当了刑部郎中,取得了“刑不上大夫”的资格。殊不知这郎中并非游乡行医的郎中,这大夫亦非坐堂问诊的大夫,在古代它是一种行政职务,相当于现在的部属司长。

永乐十年(1412年)初夏,鄂东大地普降大雨,山洪暴发,江水倒灌,仅黄梅一县就水毁民田182000亩。黄州治下,巴水河畔一片汪洋。一时间,灾民充巷,饿殍遍野,黄州知府急奏朝廷拨银赈灾。永乐大帝为保社稷稳定,即拨银百万两,稻谷10万担,以赈济黄州灾民。可黄州各县依然呈报不断,奏请朝廷增拨钱粮,以解民危。皇上心生疑惑,便传旨刑部,着令朱恕回乡巡察。朱恕领旨出南京,带着两个随从微服登舟,逆水而上,从黄梅、广济一路巡视到黄州。那日,朱恕下船上岸,但见清源门外,一溜粥棚,架着三口大锅,热气腾腾。粥棚内,一胖一瘦两个老头,手舞铁勺,敲打锅沿,边敲边叫。胖子叫道:“施粥了,施粥了,为官一任,旱灾水灾官不灾”;瘦子接道:“施粥了,施粥了,铁锅三口,装粥装汤装善良!”尽管二人叫得欢,灾民个个翻白眼。有的还在沿门乞讨,有的倚坐墙根长吁短叹。这说词,这情景,让朱恕倍觉蹊跷。于是,走近粥棚,接过勺子,舀了一口尝了尝,忽地扭头一喷:“呸,这霉变之食,如何吃得?”胖子答道:“吃不得又如何?那赈济的新谷新米,都叫官老爷们变卖私吞了,只好拿这库存的陈谷烂米来做样子。”朱恕听了,不禁怒火中烧,转身直奔府衙而去,欲找知府问个究竟。将至衙前,忽闻鼓乐声喧,但见几名儒雅乡绅,领着一帮乡民抬着一块巨幅匾额款款而来,朱恕上前一看,只见“为官一任,天高三尺”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朱恕好歹也曾是乡试亚元,可对这匾额题词却不甚理解,因问道:“请问各位贤达,你们这匾题何意,又要送与何人?”一位学究模样的乡绅答道:“这任知府,主政三年,挖地三尺,我们都被他搜刮苦了,只因他朝廷有人,我们告不倒他。闻听人言,他不日就要升迁离任了,我们是乌龟上树——巴不得。你想想看,这地陷三尺,不就等于天高三尺么?所以,我们就送块牌匾给他作纪念”。朱恕听了,忍俊不禁,心中叹道:这黄州还真是自古多怪才。连忙拱手让道:“那你们就赶快给他送去吧。”朱恕原想找知府探寻问题症结。如今已知症结所在,找他何益?于是,转身又奔县衙而去。

要说这任县令,到是一个清廉正直之人,只是位居贪官之下,治于府城之中,虽胸有大志,腹有良谋,犹如“戴枷”行政,不得施展。今日得遇年兄奉旨巡察,亦如枯木逢春,便将那黑心知府如何截留救灾银,变卖救灾粮等诸般劣行抖了个底儿朝天。朱恕听了,如何整治,早已盘算在胸。他叮嘱县令,暂勿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出得县衙,朱恕陡生思乡之情。进京七年,未曾省亲,今年大灾,不知父母安康,乡邻安好。决定回家探望。于是叫随从雇得马车一辆,三人同坐,扬鞭东进,只几袋烟的工夫,就到了烽火山。只见山东河畈,一片沼泽,无路可走,三人只得安步当车,步山间羊肠,绕道北上朱家湾。

这烽火山相距巴河少说也有五、六里,缘何山下良田也成水乡泽国?看官不知,这沙河图河自出豹子垴,便无主河道,亦如孔雀开屏一般,数条小溪时合时分交错南下,而出口只有一个,一遇巴河水涨,便形成内涝。今年洪灾,致使沿河七村五千余亩沦为沼泽,上万灾民拖儿带女外出逃荒。黄州知府就曾以此为例,奏请朝廷拨银救灾。然而官灾尤甚天灾,大半灾银不疏河道疏官道,黎民百姓唯有望洋兴叹。朱恕还乡一日,所见所闻,教他寝食难安。这贪官不惩,水患无治,社稷不稳,朝廷安哉?治水救灾,事关朝政,刻不容缓。次日清早,朱恕跪别父母,告别乡邻,取道回京。

朱恕返京当日,即题奏折一本,弹劾黄州知府,另修表文一道,细陈灾情,奏请拨银治水,并举荐黄冈知县接替知府一职。次日早朝,他将奏、表并呈御览。皇上看后龙颜大悦,御批准奏。不出十日,刑、吏二部分别发文,将黄州知府革职查办,押解京都候审,黄冈知县升任知府,主政黄州。

这现任知府本有造福百姓之心,更感朱恕提携之恩,理政格外勤勉。朝廷治水专银一到,他便亲临现场,组织民工掘河道,筑堤坝,日以继夜,轮番上阵,歇人不歇工。经过半年鏖战,一条新开的十里长河,终于抢在次年春汛之前竣工了。而且沿河梯次筑堰蓄水,以求排灌两便,旱涝保收。为记朱恕功德,乡民将豹子垴以下的新开河段,命名为朱大夫河。这就是一河二名的来龙去脉。

朱大夫河疏浚成型六百年,一河两岸七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如今,河东的雨山寺是全省优质稻的试验基地,河西的陈策楼是全市的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河尾的盂钵桥是黄冈市最美乡村之一,位列全省宜居村庄……它们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莫不与朱大夫的恩泽相关,呜呼,一代廉吏,恩泽不竭,世代受益,万古流芳! 选自《黄州地名文化初探》


来源:区政协文史委 区民政局

责编:梁建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