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纪事】第一期:石磨的故事

编者按:

一件旧物,记忆一个年代;一张照片,定格一段时光。石磨、蓑衣、煤油灯......总有一件旧物,让你眼前一亮;总有一段往事,让你记忆犹新。

60后、70后已步入中年,80后、90后的童年也成为回忆,而00后也已成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记忆,正因为有了这些老物件,那些记忆似乎从未消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在变,时代在变,唯有这些老物件没有变。每一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黄州区每个小家生活变化的记录者。今天编发“老物件”---石磨。


石磨的故事

在黄州的龙王山植物园里有一座“览胜亭”,亭子前面是一条石磨铺成的路。当小编行走在石磨铺成的小径上,触摸着石磙垒起来的围栏,不禁遥想当年,黄州的百姓是如何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工序繁复的劳动,来加工粮食,聊以果腹。

石磨铺成的小径

览胜亭

石磙垒起来的围栏

宋代刘子翚的《石磨》一诗中写到:“盘石轮囷隐涧幽,烟笼月照几经秋。可怜琢作团团磨,终日随人转不休。”石磨,这个中国古代、近代重要粮食加工工具,在逝去的岁月里,黄州百姓唯有用它加工的粮食,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黄州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黄州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到两架石磨。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机械的大量使用、电力设施的完善,导致在农村转了几千年的石磨已经难得一见了。现如今,石磨又被当成了怀旧的道具,供参加乡村游的人们即兴体验。游客尝试着去缓慢地推动石磨,多是猎奇心理驱使的一时兴起,与往日农家离不开石磨完全是两回事。

尽管如今也很少有地方在使用石磨,但在一代人的年轮里石磨依旧在转动着。在黄州区堵城镇刘塆村的村史馆里,进门就能看到一架石磨停放在那里。据村史馆的负责人介绍,这架石磨是一位村民送来的。这架石磨是用来磨豆腐的,它的原主人是村里以前的老书记。老书记用这架石磨磨出的豆糊做成豆腐,养活了家里人。后来,老书记逝世,家里人听到村里要建造村史馆,就询问村史馆负责人需不需要石磨,在得到“需要”的回答后,就把石磨送到馆里。石磨所存放的位置原是要放刘塆村的沙盘模型,有了这架石磨后,便把石磨放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这架石磨不仅包含着老书记对家人的关爱,也见证了黄州区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生活,更是黄州百姓生活逐步提升的象征。


刘塆村村史馆负责人讲解馆里石磨的来历

石磨由上下两片圆柱形石头组成,不是很厚,上片比下片更薄一些,两片磨石用质地坚硬的石材凿成,固定在八十厘米左右高的石台子或木架子上。石磨的上下片正中都有一个磨脐,酷似于人的肚脐眼,下片有个小圆柱形木头塞固定在磨脐里,两片磨相扣后严丝合缝,这样的设计使上片磨即使转得再快也不会掉下来。上片石磨上还有两个通透的磨眼,用来投磨料;石磨上下两片的咬合处,布满了有规则的筷子般粗细的斜斜凹凸。推动磨杆时,上下磨盘的凹槽和凸起就会不停地转动咬合,从而把磨眼里投入的粮食磨碎。不得不佩服打磨石匠们的智慧,小小的石磨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石磨有推磨和拐磨之分。推磨是大磨,就是人围着磨道转圈,使劲推的那种。家庭条件稍好点的人家往往不用人推,养着驴拉磨。驴不会推,只能拉,经过训练,套上特制的绳套工具,还要蒙上眼睛,一是防止它偷吃磨料,二是因为它只肯直走,不肯围着磨道转。准备就绪,用手一拍小毛驴,或者吆喝一声,它就乖乖地拉着磨转圈了。拐磨属于小磨,直径20—30厘米。一根长杆固定在上片磨边上,抱住2米多的长杆,人站在一处,脚一前一后固定不动,用两条胳膊和上身推动磨转;或撤掉长杆,单手或双手握着固定朝上的短磨杆一推一送来推。

20世纪70年代前,石磨一般安在厢房或小棚子中,空间狭窄光线也暗。推着笨重的石磨,耳膜被噪音聒噪着,口鼻被灰尘呛着,转不了几圈就会头晕甚至呕吐。像玉米一般磨两遍就行了;小麦就得磨四遍,每遍用箩筛出细面,再将粗碴重磨,分别磨出白面、麸面和黑面,最后剩下麸皮;做豆腐的黄豆要先磨碎干豆,筛除豆皮,再加水磨成糊状。

20世纪70年代,黄州农村合作社的驻地开始出现柴油机带动的小型磨面机,老百姓称作钢磨或火磨,但多数农家舍不得花每斤几分钱的加工费,依旧在使用石磨。壮劳力要下地干农活,推磨基本就靠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了。那时的农村苦活、累活很多,推磨应该是最累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话,除去说金钱能量之大外,也隐含着推磨非常苦累的意思。因此,小孩子宁愿到田里帮干农活也不愿意推磨。

刘塆村村史馆里的石磨

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石磨已悄悄退出历史舞台,各种机械化加工登上舞台,工序既省时又省力。与过去相比,现今的父母似乎对孩子倾尽了全部心血,有些人甚至专买石磨磨的面给孩子吃。不禁想问,石磨磨的面真的像商家说的那么有营养吗?只怕是造噱头、炒作赚钱的吧!其实无论什么年代,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那个年代的父母日子过得苦,是为了节省几分钱的加工费,才忍痛让孩子推磨受累。古今人心差不多,表现不同是由物质条件不同所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现在社会极大进步,物质丰富了,对所有父母和孩子都是大好事。

如果你觉得静观石磨不能带给你直观的感受,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不妨可以来到龙王山,走上一番石磨路,去感受石磨带给你无尽的能量,体会当年黄州百姓转动石磨的岁月。

行走龙王山植物园的石磨小径

“石磨”的故事,记载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村传统的粮食加工模式,也展示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石磨,见证了黄州区每一个家庭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向美好的新生活,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所创造的辉煌成就。



作者:尹宏伟   程杰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程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