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15厘米!90秒!

15厘米!90秒!

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插管医生吴耀华誓与死神作斗争

战疫前线,气管插管被称为最危险的操作。15厘米,是与患者之间的距离;90秒,是与“死神”赛跑的时间。每一次插管抢救,都是在和死神抢人作斗争。每一次插管成功,就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插管医生要有如临大敌的谨慎,更要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我这根管插进去,他可能就挺过来了。为病人搏一搏,值得!”和病人的性命相比,在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吴耀华心里,“自己可能被感染”就考虑得不那么多了。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往前冲,这是我的天职”

“虽然我没有ICU工作的经历,但对于危重病人呼吸循环的管理还是有一定的经验,我愿意协助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1月25日,有着26年麻醉临床经验和15年党龄的吴耀华,在ICU医生人员吃紧的情况下,主动向院领导请战加入ICU,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这个时候,许多人不知道疫情之下的“插管”究竟意味着什么。

身处抗疫前线的吴耀华,深知插管的危险性:患者插管时,带有病毒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喷涌而出,感染风险极大。

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的医生,成为离病毒最近的人——15厘米的距离,面对面最大范围地暴露,插管的医生团队被业界称为“插管敢死队”。

头雁领飞,群雁相随。

2月2日,在吴耀华的无惧前行、勇于逆行的行动感召之下,市中心医院10名麻醉科医生迅速集结插管小分队,吴耀华任队长。他领着队伍冲锋在战疫最前沿阵地、最高风险的地方,承担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插管工作。

除了紧急插管工作,吴耀华还参与病区24小时值班。每班都与值班医生一起,随时开展紧急救援,同时,还协助援黄医疗队插管工作,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敬业精神上都受到医疗队的点赞。

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生胡亮说:“N95口罩过滤了95%的病毒,但只要被病毒乘虚而入,剩下的5%就相当于100%。”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把病人从最危险的情况之下拉回来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上谁来上。”面对与死神搏斗,吴耀华依然选择为患者搏一线生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面对病毒,我必须跑得更快”

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达到97%。新冠肺炎重症患者54岁的阮先生从一场“生死劫”中缓了过来,将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正是吴耀华。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阮先生常住武汉,年前回来探亲,因感染新冠肺炎转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普通病区。

“太惊心动魄了!”回忆起2月4日晚上那场大抢救,市中心医院肿瘤一科副主任王萍心情仍难以平静。

“患者面色苍白、神情淡漠、烦躁不安,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不断下跌,最低只有45%。” 当时值班的王萍回忆说,当时阮先生突然急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引起感染性休克,还存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病情急转而下,命悬一线。

“插管工作90分就是不及格,而且没有补考的机会,必须一次成功。”在三级防护还不够完善的普通病区里,吴耀华决定立即为患者做气管插管。

平时插管一般在3到5分钟内完成,但对于缺氧耐受力差的肺炎重症病人来说,则要控制在2分钟之内,气管插管就有了“黄金90秒”之说——从注射麻醉药开始到插完管,时间必须控制在90秒之内,否则就可能导致病人缺氧而死。麻醉药物约60秒起效,留给插管医生的时间最多只有30秒。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因感染严重,喉腔内痰液多而黏稠。吴耀华需先用吸痰器将痰液清理干净,方可插管,否则黏稠的痰液会堵住气管,引起病人窒息。推完药吸完痰,留给吴耀华的时间不到10秒。

大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经验丰富的吴耀华仅用了5秒钟时间,拿出软管快速精准地插进患者声门,立即联通呼吸机,几分钟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危机被化解。

插管过程,在厚厚三层防护服、三层手套下操作没有平时的流畅,而且插管医生的心率会急速上升,体能消耗巨大。无论心理还是生理,对吴耀华都是巨大的挑战。插管成功后,吴耀华的汗水早已湿透了后背。

苏醒过来的阮先生用手轻轻握住吴耀华的手表达谢意,这一握,让吴耀华倍觉温暖。“当医生的,有病人信得过你,就是最大的幸福。”吴耀华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样的场景,在值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日日夜夜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看到病人病情得到缓解,吴耀华的心里就感到十分欣慰。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我不是英雄,但绝不当逃兵”

“平时我们管理病人的呼吸、气道,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在走出手术室一样能战斗。”从平时默默无闻扎在手术室里的“幕后英雄”,到“疫”情最前线的冲锋队长,不仅展现出吴耀华的精湛技术,更体现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离开你已经二十余天。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们历经了春节、元宵节、情人节。因为疫情的缘由和我的缺席,这些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微不足道了。一家四口团聚是我们最大的心愿!”2月15日晚,彻夜难眠的吴耀华对妻儿十分思念,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妻子是市中心医院护士,为了照顾两个孩子,没有上一线。妻子知道吴耀华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时刻担心他的安全。有一次因为事急匆忙,吴耀华进入隔离病房戴的是外科口罩,直到下班才发现,事后他作了自我检讨。“拯救别人,得先保护好自己呀!”妻子既责怪又心疼,从此以后“命令”吴耀华每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房前,要拍张全身照片给她“严格”检查。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作为父亲的他对两个孩子满怀愧疚。“宝贝,这个生日爸爸注定不能陪你一起切蛋糕了,等消灭了敌人,春暖花开时,这个生日我一定给你补上。”隔着手机视频,吴耀华简单地陪儿子过了六岁的生日。

作为儿子的他对父母也满是亏欠。“这个时候我不能当逃兵,不要让爸妈晓得我上了前线。”80岁的父母在老家黄梅,今年吴耀华不仅没有陪父母一起过年,还瞒着父母上了前线。一次父亲在电视上看到他在一线工作的镜头,才知道儿子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可怜天下父母心。年迈的父亲打来电话表示支持,嘱咐他做好防护。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舒娅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