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黄州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宣传普及党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在云上黄州APP,黄州声音微博,“今点黄州”微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多个新媒体推出《党史百年》专题栏目,重温红色党史、讲述初心故事、回眸历史瞬间,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凝聚“做顶梁柱、当领头雁、建中心城”的精气神,谱写新时代黄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天编发黄州英雄故事第十四期:《中共湖北早期组织成员刘子通(一)》
栉风沐雨,风雨兼程
百年传承,红色激荡
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共湖北早期组织成员刘子通(一)
投身辛亥革命
1885年2月(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刘子通诞生于湖北黄冈县东弦乡孙家咀区留书湾(现黄州区路口镇新华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二世祖刘简,江西临川人,明洪武年间进士,官至黄州知府。燕王朱棣“靖难”,刘简弃官居黄州县东弦乡。他为官十数载,清介自持,唯留书数筐而已,人称住所“留书湾”。传到刘子通的父亲秉彝公(名德金)已是十六世。秉彝公为府学上庠生。这是科考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耕读为本,兼理刘氏家族事务及族学。刘子通的母亲钟氏,贤惠善良,善料理家务。刘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在宗祠东侧竖有一座“祠东留书所”,即刘氏家族学堂。1892年,7岁的刘子通,随父在这里开始启蒙。1903年秋,18岁的刘子通来到武昌,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现代科学知识。
1905年春,刘子通20岁,东渡扶桑,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就读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日文,后转入速成师范科。其时,适逢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同盟会。刘子通是首批会员。8月20日,加入同盟会的首批百余名会员齐集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人坂本金弥住宅,举行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确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奋斗纲领。民主革命的思想,这时已在刘子通的头脑里扎下了根。那时,在日本留学的湖北籍学生有二三百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贫弱的中国和强盛的日本进行比较,认为日本的强盛,是明治维新、重视教育的结果。“有教育之国其民强,无教育之国其民弱;有教育之国其民智,无教育之国其民愚;有教育之国其民力膨胀能伸国权于海外,无教育之国其民力蓄缩不能与他族相抵抗。然则以强遇弱,以智遇愚,以进取之民族遇柔脆之民族,岂待兵战而后决其胜负……今日言兵战,言商战,而不归之于学战,是谓导水不自其本源,必处于不胜之势。”因此,在他们看来,振兴中华,惟有维新;要维新,就需要培养一批有现代化知识、施行新政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便强,智商便高,国力也就强盛了。所以救国之本在教育。刘子通在日本,受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学习十分刻苦。1906年春,刘子通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学生规则》愤然回国,从速成师范科结业,1908年受聘于四川成都铁道学堂。1910年10月,因组织学生请愿,向当局提出“早开国会,废除专制”的要求,遭到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明令通缉。刘子通化装潜回武汉,迅速与湖北革命党人取得联系,继续高扬反抗清朝的革命火炬,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11年10月10日,刘子通参加了武昌首义。16日受革命军政府之命秘密回到黄州,组织黄州城内革命人士策动清政府黄州营防驻军哗变,一举驱逐黄州知府琦璋和黄冈县知县潘涌捷,光复黄州后,出任黄州府督政科长。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夺,刚刚呼吸了几天民主空气的人民大众,又陷入了军阀专制的残酷统治。随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使刘子通十分苦闷:灾难深重的祖国呵,何时才能见到光明!1917年春,刘子通辞职,离开黄州来到武昌,在黑暗中继续探求着救国的良方。教育救国又成为他的选择,并继续身体力行。
(未完待续……)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李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