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街道八一社区共建邻里欢聚地,共享“一米邻里”情

“之前我们义诊都在户外弄的,这次是在室内进行的,感觉蛮好的。”8月29日,在黄州区赤壁街道八一社区新建的“一米邻里”公共空间里,正在参加社区组织的义诊活动的居民龚勤福笑着说。

当天是八一社区“一米邻里”公共空间首次开放的日子。一米邻里是八一社区借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利用居民自愿捐出的闲置空地,通过共同缔造的理念,以群众为主体,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各方力量,共商共建的社区欢聚场所。

从无到有 栽出共同缔造之花

“一米邻里”位于八一社区大修厂生活区。这里是原黄冈市机械制造厂破产改制的小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有住户445户,居住人口1033人。由于小区建成时间早,存在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之前,在大树下,几条板凳,一个破桌子,邻里间的熟人朋友都能聊上一早上或一晚上。下雨了,居民们就撑起一把大伞;刮风了,就用几根木头、一块布料搭起简易的“帐篷”;义诊来了,你搬桌子我搬凳,腾出空地来……这样从春到秋,风雨几十年,相聚共欢的地方虽简陋,但邻里的情谊愈加浓厚。大家心底其实都想着什么时候能和别的小区一样,有个公共服务的场所,能不再日晒风吹的。

去年,八一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深植“共同缔造”理念,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在小区“板凳会”、小区居民代表议事会上,大家纷纷提出修建公共活动场所这一建议。

“金点子”有了,可修建公共空间的场地去哪找呢?

“街坊邻里都几十年了,看着大家一直在露天弄活动,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我们愿意把闲置的土地免费提供给社区,让大家一起来修建一个公共活动场所,跟别的小区一样。”居民谢腊枝说。

就这样,居民谢腊枝和熊志敏将自家约150㎡的闲置土地腾出来,一颗共同缔造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从有到优 共建邻里服务阵地

从去年到今年,眼见着柏油路铺上了、停车场建了、“一米邻里”的主体也搭建起来了……大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一米邻里”如何装修、应该具有哪些服务或功能呢?八一社区借助共同缔造的理念,通过一场场大树下的“板凳会”,与小区居民和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次“头脑风暴”,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这里要有下棋、打牌的功能,我们这些老年人可以在这休憩娱乐。”

“这里可以做个图书室,我家里有孩子,想着孩子可以过来借书看。”

“可以装个空调和电视,我们老年人聚聚,就不怕夏天热、冬天冷了。”

想民之所想,建民之所建。在众人共商共谋下,室内建设方案逐渐确定,室内硬装和软装改造活动即刻启动起来。

那为什么要取名叫“一米邻里”呢?八一社区党委副书记潘平表示,一米就是打通社区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让社区与居民心连心;也是借助这个公共空间,便捷居民沟通联系,打造邻里亲如家人的和谐社区氛围;更是我们社区不断链接各方社会资源,不断为居民提供义诊、法治宣传等服务的“绿通”场所。

长效管理 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走进“一米邻里”,崭新的装修,电视、空调、沙发等一应俱全,

其具有党群服务、便民服务、办事议事、协商调解、关爱帮扶、志愿服务、助力发展、文体休闲、应急保障、宣传展示等功能,整体环境简约协调、温馨整洁。同时,社区按需为党员群众、新就业群体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充电器等常用物品,融入居民“15分钟生活圈”。

“看着我们的‘一米邻里’今天正式启动,我们打心眼里欢喜,它的功能蛮丰富的,我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居民严端荣说。

同时,八一社区为对“一米邻里”进行长效管理,持续让其更有温度、更有活力,坚持让群众唱主角,让居民成为“一米邻里”的主导者和管理者。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安排值班值守的人。值班的内容、职责,怎么维护公共财务、如何利用场所开展活动……,我们居民正在共同商议,逐渐将其规范化、制度化,把‘一米邻里’打造成我们居民的幸福聚集地。”“一米邻里”负责人、小区居民陈丽萍说。

在“一米邻里”的门口,一块大大的门牌格外醒目,上面写着“一米邻里”每天的开放时间和值班居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里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大修厂生活区这些年的变迁图景。从大树下到屋檐里、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一幅居民相聚相欢、相帮相扶的美好图景从“跃然纸上”到“投射现实”,不仅跑出了“共同缔造”加速度,也跑进了群众的心底。

据悉,八一社区将继续以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城乡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好共同缔造这一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群众当家作主,以“共同”的方式“缔造”居民心中的美好家园,让社区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