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路口青年干部:以青春之我 担时代重任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找苦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在一次次田间地头的调研采访中,在一趟趟街坊邻里的走访交流间,深刻体悟到“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的真谛。

抓好产业振兴“牛鼻子”。立足禀赋优势,把“小产品”培育成“大产业”。村级可立足“山、水、林、田”等资源要素,自主申报衔接资金,支持蔬菜大棚、水果种植园等各项产业项目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促进脱贫户增收。比如李家寨海婷农场,积极响应回乡创业号召,转变发展理念,发展采摘、垂钓、住宿、露营等业态,举办紫云英马术文化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乡村建设新思路。

激活人才振兴“源动力”。重视乡村振兴人才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乡土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新理念。10月底,百丈咀社区举办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班,紧贴农村实际需求,围绕水产养殖、艾灸操作等实用技能开展培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乡土人才不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而且,其在多年实践积累中通常具备一技之长,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下一步,路口镇将继续聚焦乡村人才振兴,举办更多实用型人才培训活动,持续壮大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打造生态振兴“聚宝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生态农业、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就会红火起来。路口镇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环境整治与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工作,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厕所、污水、垃圾等关键小事,提升乡村美丽“颜值”,让“好风景”成为乡村振兴的“好钱景”。

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并不是僵化的、一板一眼的,更多的是需要体察村情、民情,从而体悟到村级工作实施和开展的难点和痛点。要在政策的层层下达和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并修正偏离政策初衷的部分,确保政策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谋福利。希望自己能怀揣热忱,筑梦前行,以青春之力续写乡村振兴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