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萝卜吃出“人参”味

       “六、七十年代吃萝卜是为了填饱肚子,越吃越苦,现在自己种萝卜、卖萝卜,吃起萝卜来,是越吃越甜了”。11月14日,黄州区陶店乡杨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友顺,在记者采访完,品尝一桌全部由黄州萝卜为基础原材料制作的“萝卜宴”后,深有感触地说。



       徐友顺今年62岁,两岁左右时因意外导致双手烧伤,落下终身残疾。全家共有六口人,耕地面积6.1亩,2013年12月被识别为精准扶贫低保贫困户,2016年被群众推选为陶店乡杨家湾村3组组长,2018年12月被选为村三资监督委员会成员。从今年8月份开始,他一直在该村黑子园“黄州萝卜”基地务工,负责组织村里的爹爹、婆婆、大妈、大嫂们到基地务工、记工分;萝卜上市时,由他过磅、记账、联系销售,每天工资100元。



       可别小看这每天100元的收入,它可是徐友顺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徐友顺本身就是一名肢残人士,同时上有87岁的老父亲需要奉养,中有常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妻子,下有还未成家的小儿子,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前,家庭生活情况,捉襟见肘。


       “当组长,一年有三千元的工资;在基地务工,照顾一季萝卜,就有八千到一万元的收入;加上6亩土地的收成和两个儿子的务工收入,现在过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萝卜过磅上车时,徐友顺爱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商贩们拉拉家常,时不时地“忆苦思甜”一下。“我们小时候没吃过饱饭,常常偷萝卜吃裹腹,更多的时候是捡生产队收获后,地里面剩下的萝卜根、萝卜皮,焖在饭里面,当主食吃,时间一长,萝卜吃到嘴里是苦味的。现在呀,政策好,生活也更好了,咱们用‘黄州萝卜'当水果吃,用来炖鱼头、炖羊肉、炖河虾吃,止咳化痰、除燥生津,长吃啊,不需要找医生开药方,萝卜变成‘致富果',吃出‘人参味'了”。


       萝卜,在黄州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萝卜宴”,既解馋又养生。红薯收完后,田地里并没有口粮可收了。麦种入地,要到来年春天才有麦子可收。在漫长的冬季里,杨家湾的农户会尽量在自留地里多种点萝卜。萝卜在白露前后下种,到十月底后便会陆续有收获了。从萝卜缨、萝卜头到萝卜菜、大萝卜,一直可以吃到春节。“黄州萝卜”是黄州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品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黄州三绝”之一。1959年“黄州萝卜”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农展馆的展览并获奖,1992年又被选入湖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项目库,成为我省具有开发前景的名优农产品资源之一。得益于国家“地标”产品的品质优势和连续两届大别山(黄冈)地标优品博览会暨东坡文化美食节的推介, 让黄州萝卜重现昔日的光芒。12月26-27日,杨家湾村萝卜基地的系列黄州萝卜产品还将参加2019湖北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亮相全省、全国,甚至国际“大舞台”。现在,每天都有800多斤 “黄州萝卜”进入黄商超市,与市民“亲密接触”。


       为促进黄州萝卜品质提纯、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聘请省农科院邓晓辉博士任技术指导,在萝卜基地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推行机械起垄、机械施肥、机械播种技术,黄州萝卜种子的提纯复壮成效显著。基地采取公司化运作和管理模式,把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推进,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合作社或按合作社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五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基地种植规模120余亩,亩产3000-4000斤,已安排精准扶贫户10户26人在“家门口”就业。


      作者:尹宏伟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王熳

(作者:尹宏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