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毛纺社区:有事就找第一书记罗轶,准没错!

有事就找罗书记

记黄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毛纺社区第一书记罗轶

“罗书记,我们这里水管破了,一直在漏水,你赶快派人解决吧!”“罗书记,有位业主想去外地,不知道到社区办证需要什么手续?”“罗书记,小区门口那里有人群聚集,不知道什么情况?”

自派驻毛纺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黄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罗轶的电话就成了热线,响个不停。来电的对象除了指挥部,还有社区居民、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甚至物业保安;有的是反映问题,有的是提出建议,还有的是遇到难题求助。最多的一天有30多个,现场找他的就更数不清了。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罗书记,准没错!

这不,3月6日下午4点,社区网格员曾丹的电话又来了:“罗书记,我们经过大排查的一名有症状的居民不愿意去医院检查,怎么办?”

“你把那个居民的电话给我,我来做工作!”罗轶干脆地说。

一个电话打过去,罗轶说明政策,这位居民还是不太情愿,“你不要怕,这样吧,我陪你去检查。”为了让居民放心,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送她来到黄州区人民医院。在医院,陪着她一起检测,所有签字都自己代劳。检查完毕,送回居民回家已经快6点。

毛纺社区是黄州区委党校驻点社区。市区防疫工作启动后,罗轶于1月23日就开始到社区督导,2月10日被委派为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防控工作、组织安排党员切实履职、发动群众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

毛纺社区是老社区,辖区内有5个物业型小区、8个单位型小区,还有1个老旧小区,居民12117人。因为位居黄冈主城区,居住人数多、情况杂,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很大。

罗轶做的第一件事,是迅速搭建战“疫”党组织架构。他以社区党总支为统领,将毛纺社区划分为8个片区,建立8个临时党支部,覆盖所有小区、宿舍、私房,形成社区一盘棋的防控格局。

但是,当时,社区工作人员加上网格员15人,到社区报到的党员不到70人,防控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市区指挥部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接连发布党员干部下沉居住社区一线,积极参与防控的通知,市里还安排市直单位对重点小区进行包保。

必须发动党员,尽快到岗。

罗轶从报到党员里筛选,发现了来自区委组织部的党员王欢。当时没有其他办法,他和王欢、社区工作人员开始采用最笨但是也最有效的做法:直接跟居住在小区的党员打电话,确认是否在黄州,提醒其尽快到社区报到。这电话一打就是三天,终于摸清了社区党员的具体情况,效果也很明显。当天就有80名党员报到,至3月4日,到社区报到领岗的党员(志愿者)达到532人。

罗轶将这些党员按照居住地,就近安排到各个临时党支部,并从中挑选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片区的防控工作。当时,8大片区里,最让他感觉棘手的是市生物研究所片区,这里不仅包含单位宿舍,还有小区、私房,居住人群复杂,出入口较多,选派谁去更合适呢?

正当罗轶苦恼的时候,市委巡查办党员王洪武到社区报到,他刚好住在这里。罗轶立即请他坐下,提出在这里建立临时党支部的想法,聊起这里的困难,并请他出出主意,没想到,王洪武提出的几条建议很有针对性,最后自己主动请缨,“这里我熟,可以交给我来处理。”

罗轶喜出望外,为了协助王洪武更好地开展工作,他立即以毛纺社区党总支的名义专门发文,明确市生物研究所临时党支部的疫情防控和居民服务范围。

在王洪武的带领下,9名党员志愿者不等不靠不要,严格守住各卡口,并做好93户260名群众的后勤保障,确保人员不流动,物资进得去、垃圾出得来。对于私房无门牌编号区域,支部两次组织党员入户排查,重新编写每户方位,配合社区做到了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最棘手的片区找到了放心的负责人,最头疼的小区怎么办?

说最头疼,是因为宇济一号是毛纺社区管控形势最严峻的小区,共有2398户居民,常住人口超过6000人,不仅居民密集,而且人员构成复杂,加之小区物业力量薄弱,人员管控难度很大,所以小区被单独划分为社区8个管控片区之一。

当时,宇济一号小区是由市公安局包保,“小区防控压力这么大,公安系统又是一线防控的重要支撑,我们不能拉他们的后腿,还是由我兼任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吧!”罗轶和社区党支部商量决定,自己带头挑起了小区临时党支部的重担。

市公安局也全力支持配合小区防控工作。不少一线公安干警原本住在小区,有的还住在封闭楼栋,为了不影响小区封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童巍带头从小区搬离,大家有的住在办公室,有的住宿舍。党办主任孙建群、国保支队国保支队大队长陈超驻守社区,从值班值守到小区巡逻,从督促个体商户关门营业到配合做好后勤保障,从应急处置到调解居民纠纷,确保了小区各项防控工作秩序井然。

“虽是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可不能懈怠,要以战时机制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基层防控堡垒!”

罗轶带头践行自己提出的要求,他每天白天、晚上都到社区各卡口巡逻一圈,再到小区内查漏补缺,总是忙到零点后才休息,导致旧疾复发。医生要求至少卧床一周,为了不影响防控工作,他找医生开点药,暂时缓解疼痛,继续工作。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住到社区,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看到疫情严峻,他还主动向区慈善总会捐款,号召企业家同学为黄州总医院捐赠近10万元的防疫物资。看到社区人手紧缺,他带头和网格员、包保党员一起做入户排查。凡是困难事、麻烦事,他从不退缩,带头上阵。

驻点社区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旺琼、毛纺社区党总支书记杜蔚桥也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不惧被感染的风险,成为罗轶的重要支撑。

行动是最好的榜样!

在他们的带动下,8个临时党支部担当作为,防控工作有条不紊,仅宇济一号临时党支部,就涌现了一批抗疫先锋家庭,他们有夫妻档、有父子档,还有全家总动员的,他们不惧寒风雨雪,无私奉献。在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下,一些小区居民纷纷投入志愿服务工作,变成“红色代购员”“红色快递员”“红色管家”,配合临时党支部积极做好特殊时期的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工作。截至3月4日,在宇济一号小区30名志愿服务小组负责人中,党员干部与群众占比各达到50%。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旗帜。罗轶始终牢记党员的职责使命,作为“第一书记”,敢于冲锋在前,在党组织的号令下,将社区全体党员、群众的力量牢牢凝聚起来,形成了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

“有事就找罗书记”,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体现了大家对他的一种依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贴心人”。

“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对我来说更是一种鼓励。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罗轶说。

责编:舒娅彤

(作者:陈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