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来,黄州区经历8轮强降雨,全区渍涝灾害严重,长江段全线超警戒水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仍旧止跌缓涨的洪水,集结于黄州区长江干支堤上的各种力量正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坚守、坚守、再坚守!
哨棚上的旗帜——吹哨的动力源
为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贯彻区委组织部7月5日下发的《关于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紧急通知》,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在54.2公里的防汛救灾一线建立起了60个临时党支部,为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7月中旬,市直单位增援黄州的1003名下沉党员到位后,黄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下发《关于加强哨棚临时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提示》,及时调整优化了哨棚临时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及管理制度。调整后的临时党支部由参与哨棚防汛工作的市、区在职党员及党员志愿者组成,支部书记由市直下沉单位带队负责人或乡镇、街道驻守责任人担任,临时党支部同时下设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段。全体党员服从村、社区党组织的统一调度及各项工作安排,在值守哨棚、重点堤段、险工险点悬挂党旗,佩戴党徽或袖章,筑牢了防汛救灾一线的战斗堡垒。
60面熠熠生辉的党旗将市区下沉党员、乡镇街道驻守责任人、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聚拢在一团”、“拧成一股绳”,为2024名党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引领黄州群众在风雨中共同筑起了一道不垮的“红色长堤”。
“我们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哨棚上,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让‘党建+防汛’工作开展在堤上,给党员提供了'动力源',让群众看到了‘主心骨’”陶店乡党委组织委员雷雨龙说。
哨棚内的先锋——防汛的主力军
各哨棚临时党支部调整优化后,即刻动员全体党员亮明身份、作出承诺、争当先锋、树立形象。每名党员积极落实防汛工作要求,带头认领责任堤段,践行“我是党员我带头,我的堤段我负责”的承诺,撸起袖子立即干,配好袖章、戴好党徽,严格落实“66533”工作制度,强化巡堤查险密度,强化应急防范工作力度,严守防汛一线。
26岁的党员熊星是路口镇土库湾村防汛哨棚最年轻的党员。7月2日上堤以来,日夜巡守在一线,将大堤当床、星光为被,晚上要巡堤到12点,每天睡觉不到6个小时。7月10日下午6点,熊星带领土库湾村群众龙大刚和王文在长孙堤角300米范围内巡查时,突然听见水流声,搜寻发现一处地面出现水花,不断外翻,出水口径约20公分,孔深2米。他凭借专业的知识素养,当即判断是管涌,立即通过电话、照片、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将发现的情况上报镇指挥部,并插好标识旗,为路口镇指挥部调集力量处置管涌险情争取了时间。
“累并快乐着!虽然年轻,但我经历过三次防汛了,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在防汛抗洪面前,熊星表明了“党员”这个身份最直白的释义。熊星是2024名临时党支部成员的缩影,他们始终站在防汛抗灾的最前列,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险关头豁得出,担当防汛抗灾顶梁柱、主力军和排头兵,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汛情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哨棚里的哨声——行动的冲锋号
“一组7点开始巡堤,二组8点接班,三组在休整的同时把开水烧好、做好消毒清洁,四组及时向社区上报今日汛情……”长孙堤有1.2公里是西湖街道的防守范围,滔滔巴河在这里汇入长江,“我们的哨棚有驻守人员50人,其中党员26人。我们成立临时党支部以来,科学调配人员力量,把人员分4组,每组的组长都是党员,党员带头听从指令、落实工作任务,有示范引领,群众就会跟上”。西湖街道长孙堤防汛哨棚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童灿说。
“巡堤、查险、上报,是我们主要的工作,但是巡堤巡多长、几个小时看一次、几人一组、怎么值班换班、上报给谁,这都是党组织安排好的,我们只管‘闻哨而动’,哨声一响,我们就冲锋!”一名坚守防汛一线的下沉党员说。有力的领导、清晰的分工让每名党员面对防汛都能心中有数、临危不乱,全力以赴投身防汛工作。
党旗在,阵地在;党员在,大堤在。“临时党支部”让党员找到了“主心骨”,队员增强了战斗力,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市区党员将团结一致,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时刻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吕奥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