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治世,其枢在水”,“治国如治水,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庚子之夏,我市遭遇了 1998 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
大汛如大考,治理见真章。回望决胜2020 年特大洪水,与历史丰水年相比,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
1998年、2016年长江干支堤出现险情分别为 936处、54处,而2020年为 30处;2016年,全市出现并成功处置重大和较大险情1126处,而今年是 153处,仅为2016年险情数量的14%;
2020年,全市因洪涝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0.34亿元,比2016年的133.4亿元,大为减少。
百里安澜,是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日益完善的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洪体系“硬件”的支撑。
千里伏波,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提升的黄冈应急治理体系和治水能力“软件”的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在今年防汛救灾关键时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印发了《关于迅速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的命令》《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黄冈市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工作规范》 《关于规范防汛应急抢险组织指挥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四箭”连发,招招用力,推动全市防汛救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这是市委市政府带领750万黄冈人在多年防汛救灾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把握规律的智慧结晶。
这是黄冈决策者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用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与灾害进行斗争的自觉行动。
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方法。实践证明,一系列防汛救灾规章制度的出台,成为黄冈今夏战汛的“加持利器”,为我们依法防汛、科学防汛,夺取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斗争胜利赋予磅礴动能。
坚持问题导向—— “1+2+N链条”建强组织指挥体系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决策在这里制订,命令从这里发出,牵一发而动全身。
7月19日10时,一条预警信息报送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受举水上游麻城市强降雨影响,预计7月20日0时左右,举水洪峰过境团风县,举东闸将出现超过警戒2.2米的水位。”
团风举东堤是长江二级回水堤防,关系团风县城、黄冈城区安全。7月上中旬,第一道防线、子堤血防圩已高水位运行,多处出险,第二道防线、举东堤蓼叶咀段出现脱坡险情,虽已初步整治,一旦再迎洪峰,将面临巨大风险。
临危不乱,果断决策,指挥若定——
11时,市防指向团风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全力迎战举水河洪峰过境,确保举东大堤安全。
16时35分,在市防指召开的迎战举水河洪峰过境专题会商会上,根据上游武汉柳子港实时监测预报数据,市水文局专家演算出新信息:“预计洪峰会提前到19日20时左右,洪峰水位27.5米。”
彼时,血防圩上 2000 多名兵民正在加速抢筑子堤。
17时50分,市防指再次向团风县防指下发紧急通知,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在18时30分前将镇守血防圩的防汛人员全部撤到举东堤上。
市委书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刘雪荣从麻城叶家垸大堤塌方处置现场转战而来,会同包保团风的市领导、团风县领导在现场密集会商调度。
19时前,按照预案,各种抢险力量准备就绪,随时待命;专家技术、综合协调、抢险救援、物资保障等各工作组分工负责,有序迎战。
20时至22时,洪峰通过,举东闸出现最高水位27.41米,有惊无险。应急指挥部现场作出新部署:军民彻夜防守,第二天再对血防圩堤坝加固加高。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次精准有力的指挥,血防圩和举东堤保卫成功!
“1998年和2016年血防圩都溃堤了,今年汛情重、险情多,但打了胜仗,得益于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团风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
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指挥决定胜败。自上而下建立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是打赢防汛救灾大战的首要保证。
多年来,市防指指挥我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战胜了一场又一场特大洪水,但也遭遇了一些困境,暴露了一些问题。
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打通堵点、痛 点、盲点,不断疏通经络、完善链条,建强组织指挥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有了“三湖”地区防汛分指挥部,变过去三地各自为战为抱团作战保安澜。
今年汛期,武山湖、太白湖超保证水位后,一路急涨,最高水位分别为 18.33米、17.65米,这也是两湖的历史最高水位。
为降低武山湖、太白湖防汛压力,在龙感湖入水闸无法自排情况下,市“三湖”防汛分指根据汛情发展变化,实施“北水南调”:8月 2日先后关闭沱湖闸、童司牌闸,开启王大圩连通闸并控制下泄流量,疏导调水港道,为夺取“三湖”地区防汛保安胜利赢得主动。
变三地各自为战为抱团作战保安澜,得益于“三湖”地区分指的成立。
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三湖”地区及西隔堤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长江防汛划句号的地方。这里涉及武穴、黄梅、龙感湖三地,连通江河湖库,防汛救灾点多线长面广,错综复杂。
过去防汛三地各自为战,矛盾重重。2016年6月,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挥部,并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防汛前沿——龙感湖,由一名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四名厅级干部和一名正师职干部任副指挥长,统筹指挥三地的防汛抗灾工作,打赢了2016年特大洪涝灾害。
今年,“三湖”地区是全市汛情灾情最严重的地区。7月8日,“三湖”地区分指一班人进驻龙感湖。一个多月来,“三湖”地区分指召开40多次各类会议,加强指挥调度、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救援增援,使三地水利工程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发挥,成功处置重大险情13起。
一年又一年,一战又一战的实践证明,成立市“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挥部完全正确。
——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有了黄冈城区排涝分指挥部,基本做到雨停水退。
近年来,黄冈市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因部分设施管网不配套、老旧小区地势低洼,一遇强降雨就易涝易渍,渍点涉及黄州区及黄冈高新区等多个园区。排涝体系不顺、职责分工不明、预防与预警机制未建立等原因,导致积水很难有效排放,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邱丽新,今年领衔办理城区排涝保安提案。按照五步工作法,一系列解决城区排涝保安问题的举措快速有序推出——
4月,市防指成立黄冈市区城市排涝分指挥部,由一名副市长任指挥长,城管、应急、水利、各片区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形成统一指挥、责任明晰、部门协同、分工合作、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
5月,编制了《黄冈市区城市排涝应急预案》,把市区 25 个重点易涝点列出了包保责任清单;印发了《黄冈城区排涝调度方案》,明确了各泵站、涵闸调度方案。
机制理顺了,十指成拳,协同作战,实行“一点一策”,各泵站涵闸和抢险救援力量发挥了最大效益。今年汛期,营救和疏散转移遇险群众5600 余人,抽排积水30余万立方米,基本做到雨停水退。
——坚持问题导向,每个重大较大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应运而生,成为处置险情的“定海神针”。
市领导在靠前指挥时发现,各地及时有效处置险情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抢险过程中现场组织无序、力量协同不够等问题。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症下药,《关于规范防汛应急抢险组织指挥有关问题的通知》火速出炉,对每个重大和较大险情必须成立应急抢险指挥部的规格、组成人员、分组及各组职责都作了详细规定。
——坚持问题导向,沿江各县(市、区)防指成立长江干支堤防汛分指挥部、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的详细要求,写进了新出台《黄冈市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工作规范》,成为普遍遵守的规章制度。
至此,我市形成了“1+2+N”组织指挥体系,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为中心+“三湖地区”和市区城市排涝两个分指+13个县市区防指+各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和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小组等链条式组织指挥体系。实行扁平化指挥、实时调度、集成作战,确保决策执行从上到下一竿子插到底。
组织指挥体系建起来了,如何确保高效运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防汛抗旱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要求防汛抗旱工作必须制度化、规范化。
借鉴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经验,实行书记市长“双指挥长”制和“双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多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运行中的难点、堵点、卡点,出台了首个《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从工作职责、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值班值守制度等方面作了详细明确规定。
“新出台的指挥部工作规则,指导性、操作性、针对性、科学性非常强,推进指挥部工作正从经验式向标准化转变,从习惯式向制度化转变,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欧喜安说。
新的理论创新,指导我们统筹沿江和山区,统筹外防江汛和内防洪涝,科学运用黄冈防汛“三大定律”,下发通知、命令等文件 57 件,成功处置了浠水县白洋河水库坝体滑坡等重大险情。
从过去“小水大灾”、洪水泛滥,到今年“大水小灾”、有序应对,背后是高效运作的组织指挥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三个前置”夯实决战决胜基石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上有川、湘、汉三水合成洪水压境,下有鄱阳湖洪水顶托。
汹涌的洪流如同咆哮的猛兽,左突右冲,企图撕开长江堤防,扑向黄冈百姓家园。
7月18日,长江干堤浠水散花茅山段。值守人员在巡堤过程中发现团林岸外坡水面处出现泡沫状漂浮物,可能出现了小型崩窝险情。
相似情景,仍旧铭刻在记忆深处。
2016年7月22日,长江干堤茅山堤团林岸段发生重大崩岸险情。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不到2个小时,险情快速扩大,需要数万吨抛石固脚护堤处理。然而,现场备料不足。情急之下,市防指紧急从武穴市等地调运块石2万立方米进行抢险,500台车辆、3000军民激战33个小时,才成功脱险。
一样的汛情,不一样的险情。
吃一堑长一智。今年汛前,浠水在团林岸险段堤防,就近设置备料库 2 座,取土场1处,备料砂子5000立方米,木桩700根,沙包600个,编织袋1万条,12台各种车辆驻地,随时待命出动。救援力量前置,确保了今夏团林岸险段有惊无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年初,市委市政府就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面做足应急抢险各项准备,保障有汛能防、有险能抢。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应急救援力量前置,成为今年黄冈防汛救灾的鲜明特点和制胜优势。
汛期行走黄冈长江沿线,备料库里石块、碎石堆积如山,装满石料的抢险救援车队排成长龙,正在集训的抢险队员,随时待命……
驻守在蕲春县八里镇堤防待命的运输车司机王照熊说,按要求,接到抢险任务必须七、八分钟能把石料运到抢险现场,他在堤上驻守了25天,参与了多次应急抢险。没有抢险任务时每天有400元台班费,有任务,还可再加领一定的燃油费补助。
今年汛期,蕲春投入800万元,在长江堤防和蕲河堤防新增防汛抢险物料储备库2处、砂石料 1.1 万立方米;定点储备4米和6米木桩各5000根、50万条编织袋等;备好装满块石的两艘500吨位抢险船,停靠在险工险段待命。
7月17日,蕲春县长江回水堤防赤东支堤桩号 5+900 处,距内堤脚 60 米的水塘中发生管涌险情,蕲春县防指迅速抽调 400名应急抢险突击队支援,就近调动待命的挖机、铲车、运输车运送砂石料,并从赤东镇紧急调集附近 15 个村近3000 名群众参加抢险,通过 4 天不间断向管涌处抛投袋装砂石料,险情成功处置。
不仅在蕲春,全市各地按照《黄冈市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工作规范》要求,坚持就地就近做到抢险物资、抢险装备、抢险队伍“三个前置”:在重要堤段、重点部位,严格落实每公里堤段备勤100 人的应急抢险队伍,每个哨棚备足 10 车黄土、2000 个编织袋、500 米彩条布等物料,每个砂石料堆放点备 1 台铲车、1 台挖机、5 辆运输车等,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以压倒性的人力物力投入抢险。
物资“满仓”是抢险救援的强大支撑。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旦出现险情,队伍、物资、装备在哪里?如何科学调度?
“把全市防汛抢险力量家底都摸清,登记造册,便于危急时刻科学调度,赢得时间、赢得主动。”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今年7月初,市应急管理局编制了《黄冈市抢险队伍物资装备手册》,这是我市首本最全的抢险力量手册。
全市各地防汛抢险的各种队伍、各专业专家团队、各种抢险物资装备,有多少、在哪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都一目了然。
“社会抢险力量都纳入了手册里。”7月 8日,黄梅陷入暴雨重围,根据手册索骥,市防指指令市交通运输局,迅速协调最近的交通项目参加单位紧急驰援。
不到2个小时,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银芝就带领安九、黄黄两条铁路指挥长,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大桥局300余名抢险队员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支援。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抢险力量。汛期,仅交通项目参加单位,发挥设备技术优势,转战10多处抢险,为防汛抢险赢得了主动。
抢险力量前置同时,各项保障工作也在不断改善。全市 263 公里长江干支堤,夜晚全都会亮起照明灯。这是今年的创举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汛抢险工作越来越规范,防汛力量前所未有得到保障,为及时开展抢险,确保抢早、抢小、抢得住,发挥了关键作用。
7月8日,强降雨致武穴市武山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18.37米,超保证水位 1.37米,险象环生。暴风雨中,环武山湖6个镇处基层党组织与洪水赛跑,上人、上机械、上物料……一个通宵,一条长22公里、高0.8米的子堤码得方方正正,并全部铺盖上彩条布,把险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通过前置安排应急抢险队伍、抢险物资和机械装备,屯兵“坝”上、以逸待劳,实现有备无患,把握了防汛救灾工作主动权。
当年,人急马嘶,而今紧张但有序,匆忙也从容。
坚持结果导向—— “四级递进”探索黄冈作战方略
洪水无情,防汛有方。
预案预案还是预案!准备准备还是准备!
今年3月,市防指修订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白莲河水库等防汛应急预案。
持续强降雨致白莲河水库水位猛涨。7月5日凌晨5时开启第一溢洪道8孔泄洪,到上午10时,迅速突破103米的汛限水位,天气预报说当地仍有强降雨。
根据预案,经过水文专家精细演算分析,7月6日14时增开第二溢洪道,这是白莲河水库建成60年以来第一次同时开启10孔泄洪,最大总出库流量达 3373立方米每秒,当日最高库水位 104.58 米,是白莲河水库30年来最高水位。既确保了水库安全,又发挥了水库最大综合效益。
转移转移还是转移!避险避险还是避险!
6月29日,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业监测仪器发出滑坡预警信息,显示英山县温泉镇一天门村刘家山滑坡地表出现 20 厘米偏移量,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情况十分危急。
“快,立即通知村里转移群众。”受滑坡体威胁区域4户10名群众被村干部及时转移,并拉起警报。7月6日18时,这里发生了约4000立方米滑坡,一户房屋后墙被冲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巡堤巡堤还是巡堤!查险查险还是查险!
7月12日至22日,浠水北永支堤值守人员严格落实“66533”巡堤查险工作规范,在巡堤查险时共发现104处险情,其中重大险情21处,较大险情37处,大小管涌96个,散浸8处。早发现、早处置,成功将所有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大堤万无一失。
一个又一个实践证明,黄冈探索出的“防汛三大定律”是科学的、管用的。
——这个“三大定律”,是黄冈人在认识黄冈雨情、水情、工情、汛情,不断熟悉和把握黄冈防汛抗旱规律的结晶。
黄冈境内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是水利大市,也是水患大市。防汛抗旱历来是黄冈天大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把握规律,是我们党领导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
防汛抗旱有何规律可循?黄冈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歇。
爱之深,情之切,责之重。刘雪荣对黄冈的水系水利水情研深吃透,对黄冈防汛抗旱倾注心血。
2014年5月,时值汛期,刘雪荣手绘了黄冈10 个县市区 10 张水系图指导防汛抗旱,并给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写了一封亲笔信。
每张示意图上面都标注了县界、干流、湖支流、水库等。在信中,刘雪荣写道:“水系图虽较专业,但用途很大。首先,了解了水系,就了解了地形山势,因为水系是沿着山谷从高向低处流的;其次,了解了水系,就了解了城镇的分布格局,因为城镇都是在河边发展起来的;第三,了解了水系,就了解了全市农业生产的总体格局和防汛抗旱的重点所在。”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这10张图为各地科学防汛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防汛抗旱不是单一性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有规律可循的。
2016年,在应对特大洪涝灾害过程中,刘雪荣总结出了防汛“三大定律”:预案预案还是预案,准备准备还是准备;转移转移还是转移,避险避险还是避险;巡堤巡堤还是巡堤,查险查险还是查险,并将这一经验成果撰写成两篇理论文章《把握规律 精准施策 夺取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胜利》《防汛抗灾中的辩证法》,先后发表在《黄冈日报》,供大家学习。
——这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在完善中优化,逐步形成的战术思维。
2018年4月,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刘雪荣又推出了深入研究的新成果——将三大定律的内涵外延进一步充实细化,并用《黄冈市防汛三大定律运用一览表》表现出来,每一大定律的关键时段、主要目标任务、重点范围、关键举措都一目了然。
探索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细化。今年汛期,针对深入一线调研、靠前指挥抢险救灾时发现的好经验和新问题,在总结多年防汛基础上,先提出了巡堤查险“66533”工作举措,后又亲自部署审定出台了《关于规范防汛应急抢险组织指挥有关问题的通知》《黄冈市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工作规范》等规范文件。
前者分别从“始终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有力有序的现场指挥体系、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强化应急抢险的现场调度、加强信息报送和舆论宣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后者对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的队伍组织、巡查抢护、应急抢险力量前置、后勤保障、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6个方面提出了细而又细的要求。
长期的实践和总结,黄冈探索出了防汛救灾的作战思维导图:宏观层面,是胸怀全局的“黄冈水系图”;中观层面,是着眼防汛全过程的“三大定律”;微观层面,是路径清晰的“一通知一规范”;实战层面,有打法精准的“66533”巡堤规范、哨棚搭建标准、抢险力量前置明细等一系列覆盖防汛救灾全过程的作战指南。“四级递进” “多位一体”互相依托、互相促进、有机统一,构成了系统完整的防汛作战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时强调,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
今年汛期,黄梅县黄广大堤,“两主一副式”标准化、军事化哨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集装箱式活动板房搭建的主棚,用于巡查人员睡觉。棚外,绿色防晒网全包裹,迎堤面张贴临时党支部、入党誓词、防守责任牌;棚面左上角粘贴哨棚号码牌;背堤面树着国旗、党旗、突击队旗。棚内,整齐摆放 4 张高低床,床上用品、生活物品统一样式,整齐摆放;空调、风扇等降温设施一应俱全。
统一标准搭建的钢管骨架式的副棚,用于巡查人员间隙性休息和摆放巡堤查险工具。
而在武穴市,长江干支堤沿线成立6个临时党委,40个临时党支部,1538名党员干部下沉防汛一线,与群众混合编组编队,巡堤值守。形成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党员+群众“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战斗力显著增强。
8月1日,刘雪荣检查督导长江干支堤防汛工作时发现了两地的特色亮点工作,立即要求系统总结并在全市推广。如今,黄梅、武穴两地的好做法,都写进了随后出台的《黄冈市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工作规范》中。
——这更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螺旋式上升,不断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提高斗争本领的生动实践。
三大定律遵循了防汛工作的十六字方针 ——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又紧密结合黄冈实际,在今夏战汛中,指导我们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漂亮仗——
运用三大定律,今年我们在准备中,实现了抢险力量前置的飞跃,为打赢这场硬仗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运用三大定律,全市各地严格落实“66533”巡堤查险工作规范,上足人员、加密频次,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及时发现处置较大以上险情 150多处。
按照“超过警戒水位时,巡堤查险范围为大堤禁脚外 100 米内”的要求,黄州区巡堤员在路口镇李家寨村距离长孙堤脚纵深 180 米的广场发现 3 处管涌;武穴市巡堤员在距离龙坪镇长江干堤 300多米远处,发现了花园老机井管涌和成都彩虹公司围墙后管涌险情……
运用三大定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求对10类危险区域的居民做到应转尽转,确保不落一处、不少一人。7月6日浠水白洋河水库发生脱坡险情后,连夜组织下游 2.9万名群众转移避险。今年汛期,全市累计转移群众 185684人,其中集中安置10464 人,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可靠住处、有病能及时医治。
运用三大定律,今年汛期,我们成功处置了浠水白洋河水库脱坡、黄梅考田河溃口、武穴荆竹河溃口、团风举东堤脱坡等重大险情,守住了长江大堤安全和重点湖库安全。全市没有发生溃堤垮坝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只有科学防汛、有效抗灾,才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今年战汛再次证明,科学运用黄冈探索的“四级递进”防汛作战体系,我市正在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三个转变”的要求——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充分诠释了黄冈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跃升。
2020年防汛救灾的胜利,正以其巨大的力量,激励和鼓舞黄冈人,弘扬伟大防汛救灾精神,排除万难加快灾后重建、疫后重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出黄冈贡献。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