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一会”即将到来
趁着即将来临的十一小长假
小编带大家玩转魅力黄州!
↓↓↓
十月中旬,午后的阳光依然那样温和,仿佛一位贤淑的女子,给你那么多温情。我一踏进陈策楼镇街道,就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正在改造的民国风情建筑更是让你发怀古之幽思,叹光阴之荏苒。尽管黄州离这儿不远,但何曾寻得到如此的宁静、清新与空旷?
我们首先沿着故居一路,去参观陈潭秋故居。车行约一公里,我就看到矗立在陈潭秋铜像广场的古铜色遗像。
立于1996年1月4日,即陈潭秋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的全身铜像,高三米,基座两米,形象身着西服,右手持一本进步刊物,眺望远方......
伫立在烈士的铜像面前,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一一浮现脑海。他那种无产阶级革命主义精神像炼狱之火,烤炙着我的心灵和信仰。
我们心情沉重而又依依不舍地告别烈士的铜像,满怀一颗敬仰之心,到陈潭秋故居去追寻烈士生前足迹,领略烈土故土风光。
陈潭秋故居位于黄州区陈策楼村,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与教育基地。陈策楼原是陈氏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一进二重,面阔五间,硬山顶,砖木结构。1928年春,陈策楼被国民党反动派全部烧毁。新中国成立后,经当地政府不断修建,现有青砖瓦房明五暗十两幢,青砖楼一幢两层,另有接待室三间。陈潭秋烈士居室,办有《陈潭秋生平展览》,展室八间,照片二百六十余幅,展出文物五十余件,史料百份,配有录放电教设备等。
走进故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宣誓广场。石柱上的红色大字、石墙上的巨幅壁画镌刻着先烈们的铿锵誓言与伟岸身躯,引领着来者前仆后继、不惮前驱。
青砖瓦屋门前是一池秋水,水泥道路环绕塘边。几只水鸟在水面扑棱一阵后,嗖的一声飞向天空。高大的樟树一字形地站在门前,树间几盆金黄的秋菊正热闹地开着。屋两旁是苍松翠柏,陪伴英列万古常青......
参观完烈士故居,我的思绪在飞扬,我的身心一次又一次被深深感动,我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得到清洗与升华。
是的,世间万物唯有日月长存,人生一世只有精神不朽。陈潭秋的一生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因而他又是如此灿烂与永恒。
在接下来的观光中,我更加见证了这种伟大精神的传承与光大。
沿途的橘园用累累硕果回报着春的耕耘者,棉田里耀眼的雪白棉花,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已经秋收的稻田里偶尔可见鸡群在稻茬间悠闲地觅食。均是水泥石头砌成塘埂的池塘,碧水盈盈;一口即将干涸的池塘则露出用黄白绿三种颜色砖块铺就的菱角形八字方格。无需验证,陈策楼的“洁”可见一斑!
我在车窗里远远望见前方有一棵挂满小黄灯笼般的树。走近,方知树上挂的是一个又一个成熟的柿子。我奇怪地问,怎么熟到这个程度,还不采摘呢?
朋友告诉我,柿子的主人出外打工去了。他看了我一眼,又说,自从他们镇在全省率先开通“农村信息化平台”后,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过去本来民风淳朴的乡村更是道不拾遗了。
看着醉人的窗外之秋,我无比兴奋地对朋友说,想不到在离我不远的乡村,我找到了我小说《农村那片天》中的新农村之梦。真正美好的东西就在你我身边啊!
他见我乐在其中,也露出了笑意,不禁吟道:“打谷场上看电影,小别墅里品橘香;名人故里传精神,花果树下寻乐园......”
他说,这是镇党委一班人的梦。今天的陈策楼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正在抓紧打造八卦橘林区、名人故居区、凤水村落区、民间工艺区、梯田竹林区,传承先烈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我油然生起一股深深的敬意。刚才,我已经看到了它的雏形。他们的未来不是梦!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陈策楼的秋,实在令人沉醉,令我流连于秋色的春光里.....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