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碧水泽千秋
我市以治水兴水助推
争创“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观察
美丽白莲河
水是文明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政必先治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建设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之首。近些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谋项目、补短板、夯根基。
在新时代,不仅要更好解决水灾害带来的问题,还要满足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多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河湖长制和雷霆行动为载体,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整治各类河湖,擦亮美丽黄冈的水生态底色。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既提升了绿水青山的“颜值”,又实现了金山银山的“价值”,让每一条河流都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永葆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黄冈,努力把黄冈建设成为“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
水是文明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冈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是当下黄冈正在经历的涅槃——
号准水脉,补齐短板,水安全更有保障。加固57公里回水堤防,综合治理中小河流309公里,加固千余座病险水库,生态修复治理湖堤湖岸237公里,新建10座外排泵站……一大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我市防洪标准由过去不足十年、二十年最高五十年一遇,普遍提高到二十年、五十年乃至百年一遇。
久久为功,全流域治理,水环境更加宜居。从石材整治到雷霆行动,从遗爱湖公园建设到白莲河水库综合治理……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550多万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54%,9个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生态更加健康。全市建成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10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湖北省省级湿地公园13个;白莲河示范区正在全力冲刺,有望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单位”……
这是市委、市政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成果结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坚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和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有益探索。
治水:危机中育先机,近520亿元补短板,打造现代化水网体系保安澜
黄冈境内有216公里长江岸线,166座湖泊、1237座水库、3731条河流。加之上有川水湘水汉水合成过境下压,下有鄱阳湖洪水顶托。防汛,历来是黄冈“天大的事”。
白莲河溢洪道泄洪
盘点我市历史丰水年,在1933年、1954年、1969年、1998年、2016年、2020年发生了大洪水。从洪水的重现期、洪水的量级来看,“十三五”五年,我们遭遇了两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2016年,遭受“98+”汛情考验,2020年,面临梅雨总量居历史第一位和前所未有的山洪、内涝、外洪三线作战严峻形势!
在这两场“大考”中,黄冈在艰苦卓绝的抗灾中,安全度汛!
百里安澜,千里伏波,漂亮答卷背后,是我们抢抓机遇补短板,日益完善的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洪体系“硬件”的支撑。
除险加固后的黄梅沱湖闸雄姿
兴政必先治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建设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近些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谋项目,补短板,夯根基。
除险加固后的黄梅古角水库主坝
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黄冈的长江干堤已普遍加高加固,但黄冈防汛隐患依然未除,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57.392公里回水堤防。一到汛期,长江洪水回流而上,单薄的河堤,险情不断。
除险加固后的百丈冲水库
时间倒回到2006年12月的一天,市委书记、时任代理市长刘雪荣,在与省水利厅领导交流时获知:湖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刚刚做完长江干堤修筑项目,还有部分资金结余。
信息,就是机遇。黄冈能否争取用结余资金做回水堤防建设?刘雪荣与市水利局的主要领导会商后决策:启动长江回水堤防整险加固项目。
除险加固后的黄梅新严闸
彼时,项目实施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世行项目已结束,正在结算,此时再上新项目,无异于“水中捞月”;二是黄冈财力薄弱,1.1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难以筹集。
敢于梦想,更勤于实干。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利局打破常规全面出击:市领导多次率队跑省进京争取支持;市水利局项目专班一班人长驻北京,争取项目立项和审批,一班人争分夺秒,组织专家队伍进行勘测、规划等,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除险加固后的蕲春县陈云水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7月30日,在世行贷款项目关门之前,总投资3.5945亿元的黄冈长江回水堤防整险加固项目挤上了“末班车”,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文。随后,争取省政府支持,解决了地方配套资金难题。
历经一波三折,2007年至2012年,黄冈回水堤防整险加固工程历时5年胜利竣工,堤防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黄冈长江防汛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加固后的黄广大堤
治水兴水,根基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危机中育先机,谋划大项目。对此市委市政府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果敢和决心:
2010年底,为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资机遇,市领导果断拍板,由市财政局千方百计筹集3800万元,解决市水利局谋划“十二五”水利项目前期经费难题,推动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项目挤进国家“笼子”。
2016年,一场特大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市湖圩港堤薄弱、城区外排能力不足等短板,市委市政府大规模高位推进三年补短板的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全省灾后三年补短板水利项目299个。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有项目前期工作的主动,有党政一把的亲自推动,黄冈大地,江河湖库,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高潮随处可见。
建设中的南湖泵站
随着总投资3.19亿元的南湖泵站和万福泵站的建成,黄冈城区新增排涝能力77立方米/秒。2016年,特大洪涝灾害,致黄冈职院被淹深度达2米,南湖工业园和黄冈产业园内一些企业因洪灾停产。而2020年,再次遭遇罕见汛情,黄冈职院安然无恙,两个园区实现了一日暴雨一日排完,解决了“水袋子”的心头之患。
新建的南湖泵站
已建成的南湖排涝泵站
十三五期间,全市投资7.72亿元,新建(改扩建)重点易涝地区外排能力泵站10座,新增排涝能力205.4立方米/秒,受益面积2193.1平方公里。
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三湖”地区,是湖北防汛画句号的地方,也是我市防汛抗灾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华阳河蓄滞洪区西隔堤,因建设标准低,险情频发。今年,面对超标准洪水,这里防汛周期长达120天,解决水利工程短板问题迫在眉睫。
西隔堤的安保,事关鄂皖两省七县市数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京九、105国道等交通大动脉的运行安全。
经过多年市县联动、久久为功,总投资6.78亿元的西隔堤加固工程终于在10月开工,项目建成后,西隔堤防洪标准将升级至50年一遇。
长江崩岸应急整险,千余座水库全面除险加固,6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27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得到治理……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强化,黄冈防汛标准由二十年、五十年一遇普遍提高到百年一遇,成功抗御了2016年“98+”汛情,有效应对2017年、2018年涝旱并存交替的复杂局面,成功应对了2019年长达半年的秋冬大旱,有力抗御了2020年历史罕见的洪涝灾情。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金安说,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兴利除害强根基,到补齐短板形成完备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再到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阶段。从单一的兴利除害,到统筹“五水”同治。
西隔堤加固工程不仅是水利项目,还是景观项目、生态项目、民生项目。记者看到,全长约39公里的西隔堤堤面上,一条宽8米的土路正不断向前铺展。不久,这里将变成一条绿色休闲景观带,沿着这条绿道,或骑行或步行,可直达龙感湖,领略浩瀚湖景。
总投资5亿元的黄冈城区长河水系连通工程列为全国12个江河湖水系连通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主要由水源、水系连通、水系调控、水生态修复四大工程组成。工程建成后将长江、巴河、长河与沿线遗爱湖、白潭湖、蔡家潭、余家潭、黄婆汊等主要湖泊有序连通,构建成黄冈市区“双河环抱、一轴贯通、群湖荟萃”的动态水网。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分别为:60.98亿元、150.2亿元、305.9亿元,15年累计近520亿元,是“十一五”之前我市水利建设投资总和的近8倍,位居全省前列,干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一座座水利设施,一条条灌溉渠道,一个个水源工程,构筑起纵横交错的现代化水网,保障着黄冈儿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管水: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性,擦亮美丽黄冈的水生态底色
曈曈冬日,行走在新建贯通的白潭湖环湖公路,沿岸缓冲绿化带、人工湿地、游步道、亲水平台随处可见,湖面碧波荡漾,人工浮岛绿意盎然,群鸟飞翔。
“白潭湖如今的景象,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白潭湖片区党工委委员、筹建委员会副主任何青钢说,整治前,这里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湖内投肥养殖,湖水被污染。
2010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东扩北进、跨河发展”的城市战略,启动城东新区(后更名为白潭湖片区)建设。恰在这一年7月,市委书记、时任市长刘雪荣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与财政部国合司相关领导交流时,得知亚洲开发银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主题贷款项目信息。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贷款项目主题与城东新区围绕“一河两湖”打造生态新区的规划愿景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黄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纳入利用外资项目库。
亚行贷款黄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我市首次以业主身份建设的国家主权外债项目,总投资14.73亿元,其中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亿美元(30年还款期)。项目分赤野湖、玲珑湾等七条渠道、白潭湖三大版块。
几年来,该项目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底泥清淤、渠道整治、水生态修复、河湖连通、环湖路网、植被绿化、水生动植物保护等系列建设,形成了由白潭湖、长河、苏公河等为依托的“一湖十河”水网结构,实现环白潭湖周边水资源和水生态的良性循环,水质将从劣Ⅴ类达到Ⅳ类水质标准,远期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现如今,利用该项目结余资金,申请新增的环白潭湖区域湖泊与渠道治理工程和能力发展与机构加强项目,在8月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白潭湖整治,是我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黄金安表示,在新时代,不仅要更好解决水灾害带来的问题,还要满足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多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河湖长制和雷霆行动为载体,系统整治各类河湖,擦亮美丽黄冈的水生态底色。
2009年,我市在全国首创治理重点水域、流域“河湖库长制”,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该治理水域的河长、湖长、库长。
10多年来,我市在实践中完善发展,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在全省创新建立了“6+10”工作机制,即“六个一”(一名河长、一个分河长办、一河一策、一名技术员、一个微信群、一个义工志愿队)和“十项制度”(联席会议、一线现场办公、周末大清河、信息报送与共享、工作督察、分级巡查行动、考核与激励、联合执法、曝光点穴、工程整治)。
创新河湖长制模式。出台《黄冈市“民间河湖长”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了政府“治”+民间“理”的河湖长制模式,全面构建“河湖长+河道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员+河道保洁员+护河志愿者”的河湖长制工作链条。
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市委书记刘雪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接力担任遗爱湖的湖长和白莲河水库的库长,既挂帅又出征,历经14年建设和系统治理,将遗爱湖从一座污水横流的臭水湖,蝶变为十大湖北最美湖泊;经过10年久久为功改革治理,让白莲河水库水质由劣五类提高到二类。
白莲河水厂取水口
在市级河湖长的示范引领下,逐步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的河湖库长制的责任体系,全市6400多名河湖长立军令状、签责任书、挂图作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仅今年前三季度,督办解决突出问题1670个。全市8个示范河湖、27家示范单位、30名示范个人受省级表彰。
与河湖长制遥相呼应,同被誉为黄冈铁腕治水的左臂右膀是“雷霆行动”。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16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确立了“声势浩大、来势迅猛、解决问题、党政同责”的总体思路。连续五年,每年开展十大专项整治:
综合整治后的黄梅新县河风景秀丽
从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到整治重点水域排污口和河道采砂;从整治江河湖库围栏围网养殖、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整治长江非法码头……
改造后的浠水胡家坪拦河闸
从重点是整治水环境,到新增治理大气环境,再到对接中央和省环保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清理整治规范:黄冈长江岸线拆除各类码头140多个,整治长江岸线“四乱”点位110多处,补绿复绿岸线30多公里。如今黄冈长江大堤一路滩涂平整,绿草茵茵,时见江滩公园美丽画卷。
长江(黄州)全景图
“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三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
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湖泊和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龙感湖,由安徽境内的龙湖和黄梅境内的感湖组成。
近年来,龙感湖水质在下降。其污染源复杂,直接流入龙感湖的大多数支流水质污染严重,牵动各方领导的心。
市委书记刘雪荣多次深入“三湖”地区实地调研督导。2019年10月以来,他三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步步深入:第一次,确定了“整体联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要求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三湖联治。第二次要求统筹“三湖”地区防汛抗旱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三次在动员会上强调,把“三湖”地区建设成为长江沿线水环境治理的示范区,打造成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样板。
方向明确,步履坚定。出台《黄冈市“三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投入1058万元新建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15个,实时掌握湖区、断面、支流的水质状况;市水利和湖泊局牵头的龙感湖水质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系统谋划了入湖主要支流水质提升、龙感湖滨湖岸线生态修复等总投资40亿元的项目;“三湖”地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作攻坚,坚持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内外源一盘棋推进,落实跨界河湖治理。
一系列铁腕治水,成效显著:2020年1-9月份,全市9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美丽黄冈的水生态底色越来越亮。
兴水: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既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河湖库众多、历史欠账多、财力薄弱的黄冈尤其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我市遗爱湖和白莲河水库的华丽蝶变就是遵循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
推行河湖库长制后的遗爱湖
遗爱湖是黄冈市区城中之湖,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因苏东坡谪居黄州写下的《遗爱亭记》而得名。上世纪90年代,随着黄州城区工业化进程加快,遗爱湖周边荒草丛生、污水横流、脏乱不堪,成为臭水湖。
2006年8月,市委常委会决定启动遗爱湖综合保护治理工程,由市委书记、时任代理市长刘雪荣担任遗爱湖保护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经过多次现场踏勘,问需于民,问计于专家,刘雪荣提出,工程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为建设理念,变简单的以路、桥、灯、岸为主要建设内容,用系统化的思路进行科学、整体规划,建成后取名为“遗爱湖公园”,打造“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的空间布局。这一关键决策,开启了遗爱湖的涅槃之路。
坚持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相结合,遗爱湖历经了规划先行、搬迁关停、减排截污、退池还湖、疏滩清淤、生态护坡、修路建桥、植树造景、建亭筑阁、生物治污等综合治理。秉持建成一处,开放一处的原则,到2018年底,遗爱湖公园基本建成,12年打造12景。
昔日荒湖变身为华中最大的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享有一城湖水半城春的美誉。
“遗爱湖保护治理迄今14年,投入25亿元,岸上景观和文化工程已经完工,老百姓评价不错。但如果不彻底把水治好,遗爱湖最多只能打50分,因为就算岸上100分,但水质0分,平均下来只有50分。”6月24日,市委书记刘雪荣在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工仪式上说。
正在建设中的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五大工程——雨污分流改造、管线调蓄和智能分流、生态清淤、生态修复、智能化控制。3年建成后,遗爱湖水质将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第5年,配合生态补水、智能调控等措施,使大部分水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与此同时,投资1.5亿元实施的城区长河水系连通项目,把遗爱湖通过管网与长河水系连通,于今年“十一”期间通水试运行,为将来生态补水创造了条件,让千年遗爱湖“死水”变活水,碧波荡漾。
14年久久为功,14年艰辛建设,遗爱湖正在冲刺100分!
白莲河水库新貌
与遗爱湖一样,白莲河水库也在一锤接着一锤敲,实现蝶变——
白莲河水库是全省第三、全市最大的大(一)型水库,总库容12.28亿立方米。这里曾因体制机制原因,非法无序养殖泛滥,非法小水电抢水发电,周边禽养殖等,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库水质为劣Ⅳ类水。
“白莲河这么大、这么好一块山水资源,被蚕噬、糟蹋、贱用,库区百姓却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如果我们不加以整治保护,将成为历史的罪人。”9年前,刘雪荣这段振聋发聩的话,让白莲河水库职工记忆犹新。
2011年9月,市委、市政府密集发出《关于理顺白莲河水库管理体制的决定》等一份决定、两份通知、三个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开启了白莲河水库“涅槃”之旅——
10年来,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取缔10座非法小电站、11323口网箱、1186处网拦库汊、621座土拦库汊、2117条“三无”船只;关闭周边石材等污染企业300多家、养殖场396个。
10年来,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出台《黄冈市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地方法规;建立了涉库三县水质检测考核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每年由财政专项拨付生态补偿基金700万元,依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10年来,白莲河水库,经历了理顺体制、深化改革和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三个阶段。无论是任市长还是市委书记,刘雪荣始终把白莲河水库综合整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先后现场调研21次、主持召开26次专题会议、做出43次批示。
2019年8月9日,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成立,被赋予“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发展典范和标杆”的使命。
10年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白莲河既提升了绿水青山的“颜值”,又实现了金山银山的“价值”——
白莲河库区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质由劣五类提高到二类,今年5月,部分区域水质达到一类水标准,成为周边百万居民饮用水水源;水库陆续发现大面积荇菜群落、“桃花水母”、白化斑嘴鸭等罕见水生物和野生动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整治前,白莲河水库管理处负债2989万元。近4年来,实现年均供水近12亿立方米,创造了历史新高,抽水蓄能电站等三家用水企业年均实现产值近10亿元,上缴利税近2亿元,安排上岸渔民就业500余人。
8月26日,白莲河示范区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40亿元。其中鄂东水厂项目建成后,供水规模达55万吨/天,不仅惠及黄州、团风、浠水约80万城乡居民,还年净增源水费2000万元。
今年11月,国家发改委深入白莲河示范区实地调研,吹响了白莲河示范区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单位”的冲锋号。
“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推动长江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10月,两个项目在黄州沿江同时开工。
一个是总投资12亿元的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一类水运口岸项目,这是继武汉港和黄石港后,湖北拥有的第三个一类水运口岸。项目第一、第二阶段,分别按照10万和50万国际标准集装箱的规模控制,预计2035年,口岸年外贸吞吐量可达10万标准集装箱。将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一个是总投资2.65亿元的黄州城区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滨江公园。该项目先期启动主城区段5.5公里建设,起点为黄州汽渡码头,终点至二水厂取水口下游300米。按照“生态长江、自然江滩、休闲绿地”建设目标,计划明年5月完工,届时将形成“一带两区三轴三节点”的空间结构,并通过纵轴线分别与东坡赤壁及遗爱湖的两个景区相连,让“滨江”“滨湖”特色相互强化,带动更多人流聚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测算,未来年新增旅游收入可达上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证明,遗爱湖和白莲河等治理成效显著的河湖库的生态优势已日益转化成为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
亲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每一条河流都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再也不用挑水了,也不担心干旱没水了。”12月3日,麻城白果镇三福村村民马自娟扭开厨房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倾泻而出”。从山上搬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贫困户马自娟告别了到水井挑水、水质量没保障、干旱水不足的窘境。
麻城举水河一期工程
马自娟所在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离麻城明山水库水厂2公里左右。麻城市水利和湖泊局介绍,“十一五”初期麻城许多乡镇甚至村都建有水厂,但规模较小,设备老化,管理不规范,水源没保障,造成村民用水得不到保障。新建的明山水厂收购了一些小水厂,投资1.2亿元,采取PPP经营模式,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保障了用水供应。
麻城举水河一期四桥右岸
如今,麻城实施规模化供水:浮桥河一个水厂向5个乡镇24万人供水。转变得益于当时的“紧急叫停。”
“十一五”初,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市热情高涨,农村大小水厂争相投建。当时刚刚从潜江调任黄冈的刘雪荣紧急叫了“暂停”。他请当时的市水利局局长陈庞强到全国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潜江去考察一下。回来后,大家思路豁然开朗,明白建设饮水工程要有科学规划,要有水源保证;如果水厂规模小,根本运营不下去。
浮桥河水厂
经过科学规划与论证,黄冈摒弃了以往的做法,确定了农村饮水以“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为建设目标。通过三个五年规划实施,全市投资近40亿元,持续推进供水规模化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厂为骨干、分散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格局。目前全市集中供水工程2917处,已建成万吨规模以上水厂20处,在国家现行标准下,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域全覆盖,饮水安全达标率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54%。
治水兴水,依靠谁?为了谁?成果由谁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让每一条河流都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水利人真挚的人民情怀深沉而坚定。
这份承诺,化作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水润民生厚重“礼单”——
英山乌云山高效节水基地
近五年,实现了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多轮全覆盖。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全市共建设渠道5107公里,兴建泵站762座、塘堰1439口、涵闸2622处,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4万亩,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农田“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服务“三农”的民生工程。
近五年,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争取投资12.37亿元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7个县市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1378平方公里。
在武穴梅川水库,“全省幸福河湖示范”创建有声有色。为守护一碧清水,坚持疏堵结合,为解决水源地周边群众的洗衣问题,实行“一塘一池”模式,逐步为塆场群众挖洗衣塘,为解决群众游泳喜好,在水库坝脚建设游泳中心。
在蕲春,近10年,久久为功,把赤龙湖打造成为了融湿地文化、健康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集湿地生态保护区、健康文化旅游区、药旅联动示范区于一身的华中地区最大的长江中下游最美的湿地、闻名全国的健康养生城,成为广大莘莘学子研学旅行好处去。
千年黄州文韵深厚,一汪秀湖钟灵毓秀。今天的遗爱湖,不仅是一座公园,是一幅画卷,是一所学校,是黄冈人的诗和远方……
英山毕昇湖仙境
一幅幅温暖百万群众的民生画卷,树起了一座座兴水促发展、治水惠民生的不朽丰碑。
大禹治水,流芳千古;李冰建堰,泽被后世。
回首这15年,铁腕治水、用情护水、实干兴水,让绿水青山、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黄冈大地徐徐铺开。
展望“十四五”,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锚定“一极两区三城”目标,以水为笔,舒展绿色新文明,永续一江清水泽千秋。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