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黄州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宣传普及党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在云上黄州APP,黄州声音微博,“今点黄州”微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多个新媒体推出《党史百年》专题栏目,重温红色党史、讲述初心故事、回眸历史瞬间,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凝聚“做顶梁柱、当领头雁、建中心城”的精气神,谱写新时代黄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天编发黄州英雄故事第十四期:《中共湖北早期组织成员刘子通(二)》
栉风沐雨,风雨兼程
百年传承,红色激荡
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共湖北早期组织成员刘子通(二)
加入中共湖北早期组织
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也是怀抱教育救国的理念从日本学成归国的,他在日本也加入同盟会,也参加了武昌首义,与刘子通时相过从。陈时在中华大学创立之初,便提出了“成德、达材、独立、进取”的办学校训,千方百计诚聘职业道德高尚、学术水平精湛的人才前来任教。1917年春,他聘请刘子通来中华大学任教,主讲心理学、伦理学课程。1918年,刘子通受聘湖北省第一师范,任该校教务主任,教授他的老本行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同时,仍在中华大学兼职。1920年,是刘子通思想由佛学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关键一年。1919年秋末,通过李汉俊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董必武回到武汉,与罗田的江文波、红安的倪季端、沔阳的刘鼎三、汉川的李缄三以及汉口的刘质如联络,商议在武汉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他们都极力赞成”,还就校址、校舍问题,开办经费和基金问题,董事会的董事长问题及聘请教员等问题达成了共识。经董必武等全力筹划,私立武汉中学在武昌涵三宫正式建立。陈潭秋、陈荫林、钱介磐、刘子通、黄负生、赵子健等相继应聘任教。这是在武汉成立的一所全新的学校,实行男女生同班,设立班主任,建立学生会,国文采用白话文,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引导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新青年》《向导》《共产党》《湘江评论》《觉悟》《每周评论》等刊物。学校还主办有《武汉中学周刊》,自编《政治问答》,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新思想。
在武汉中学,刘子通与董必武、陈潭秋等交往甚密。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讨社会主义学说和各种新思想。董必武和刘子通都是同盟会会员,有参加辛亥革命的共同经历。他俩常在一起讨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董必武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革命方法不对,孙中山利用军阀打军阀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刘子通完全赞同董必武的观点,并且认为:“非革命不能救国”,于是,在政治上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
1920年6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人的帮助下,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开会商议,决定建立共产党组织。8月,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这是在中国成立最早的一个党组织,也是全国各地早期党组织的发起组织。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后,李汉俊从上海写信给董必武、张国恩,后又亲自到武汉会见董必武,商议在武汉建立中共湖北早期党组织。与此同时,陈独秀派刘伯垂回到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同年秋,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寓所,由刘伯垂主持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湖北早期组织,成员有刘伯垂、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郑凯卿、包惠僧、赵子健。中共湖北早期组织建立后,发展自身组织,到1921年春,先后吸收进步教师刘子通、黄负生和失业工人赵子俊入党。这标志刘子通的世界观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为了宣传革命,1921年1月,刘子通与恽代英、黄负生等创办了“以改造湖北教育及社会为宗旨”的革命刊物《武汉星期评论》,这个刊物随即成为中共湖北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社址设在武昌黄土坡27号,先后由黄负生、刘子通、李书渠、陈潭秋任编辑。该刊旗帜鲜明地宣传革命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旧教育制度,主张改造社会,改革教育,指导革命青年积极投身革命斗争。
(未完待续……)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李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