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融合”助推潭秋故里“奋跃而上”

3月28日,黄冈市黄州区“礼赞二十大,E路心向党——新媒体联合采访团”第四站走进黄州区陈策楼镇。来自省、市、区的媒体记者、自媒体代表、网络推荐官、锐网齐安队员30余人实地感受陈策楼镇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加速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成果。

红色文化: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故里

走进陈策楼镇陈策楼村,白墙黛瓦的村居掩映在田间,村口一条大道的尽头,一尊铜像高高伫立,陈潭秋意气风发地遥望着远方。

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在烈士铜像前面,黄州区扬鹰岭小学的学生代表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们是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继承先辈遗志,永做革命接班人。”

扬鹰岭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吴艳铭老师介绍,本次参加献花和祭扫的师生近50人,每年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点,都会组织相关的活动,以涵养师生们的爱国情怀。

走进陈潭秋纪念馆,陈潭秋光辉的一生“映入眼帘” 。

1896年1月4日,陈潭秋出生在陈策楼村。1912年,15岁的陈潭秋离开家乡,踏上求学、革命之路。1921年7月,陈潭秋参加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长眠于天山脚下,时年47岁。

陈潭秋、董必武等人曾在陈策楼村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火种。这里不仅是陈潭秋烈士的故乡,还诞生了中共最早一批农村党的组织、最早一批农民协会,是鄂东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请还没等到讲解员的游客跟着我们这个团一起参观。”讲解员耐心地做着工作,尽管是周二,前来纪念馆参观瞻仰的人员可真不少。

陈策楼镇镇长罗颖介绍,陈潭秋故居景区是陈策楼村红色旅游的核心吸引区,也是湖北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大别山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景区,每年吸引2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祭奠,接受红色教育。

绿色生态:大力发展“五色产业”

踏青潭秋故里,乐赏百花争艳。春到陈策楼,正是好时节。

春天的陈策楼,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春天的陈策楼,正是春来好时节,柳梢微绿小桃红。

在陈策楼的田野上,油菜花、桃花绽放正浓,他们或点缀成趣、或规模成片,前来春游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不少游客换上旗袍、汉服或者身着“红军装”,在桃花林、油菜花地里拍照打卡,好不惬意。

罗颖介绍,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陈策楼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绿色水果、白色棉纺、紫色葡萄、蓝色水产等“五色产业”,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陈策楼大力整理和改造土地,引进名特优质品种,开发建设葡萄园、黄桃园、奈李园、柑橘园、精养鱼池以及优质水稻基地,推进红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水面休闲渔业旅游相融互促。

据介绍,陈策楼村属于丘陵地带,非常适合葡萄等特色农作物种植。2016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打造了这个集葡萄种植、观赏、采摘体验和销售于一体的“圣火紫晶”葡萄采摘园,小小的葡萄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到陈策楼镇,不得不提盂钵桥村“网红书记”吕迎红。

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吕迎红通过免费直播带货,让不少本地农产品通过直播的方式,卖向了全国。许多尝到甜头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到了直播的队伍中。

走进到吕书记的直播间,橱窗里不仅有产自村里的蜂蜜、土鸡蛋、特产莲心、糍粑,还有来自罗田的腌辣椒、巴河手工藕粉等,浓浓的黄冈家乡味,为在外的游子随品尝到正宗家乡味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让更多网民了解了黄冈美食。

吕迎红告诉记者,他的直播也逐渐从“‘随时’‘随地’向专业化、基地化转变”。以“特色产业+电商”创新模式,开启助农新时尚,用“小屏幕”打开“大市场”,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奋跃而上”

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

村集体有钱了,陈策楼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拆除乱搭乱建、仿木文化长廊、驳岸等建设,彻底改变了昔日杂草丛生、垃圾乱倒、废水乱排、污水横流的脏乱差面貌。

沿村庄、道路栽植各类景观林木,铺设绿化草坪,安装太阳能路灯,硬化通村通组道路,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服务大厅、文化大院、图书馆、卫生室、电商平台、百姓舞台,修建全民健身广场、文化广场、各湾组休闲小广场……

环境好了,人心齐了,各项荣誉也纷至沓来。

陈策楼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乡镇、卫生乡镇、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省擦亮小镇试点镇、森林城镇、“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等殊荣,镇党委被评为“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辖区王福湾村、李家湾村、盂钵桥村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4个村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4个村被省绿化委命名为全省“绿化示范村”。

在陈策楼镇百姓大舞台前,村民们一边欣赏着文艺表演,还一边做着生意,烤香肠、软萩粑、鱼丸子、水果、小零食……

“软萩粑还是第一次吃,味道很好,今天这里像是在赶集,准备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吃。”一位参加文艺表演的青年演员如是说。

而在另外一边的桃花林里,王福湾村妇联主席甄勇珍身着旗袍和姐妹们在桃花树下拍照。

据介绍,镇上的旗袍队成员已近40人,不少队员跟甄勇珍一样,都是前些年从外地务工回来就业的人。“能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庭,何乐而不为呢。”甄勇珍说。

陈策楼镇党委书记杨平安说:“村庄环境的明显提升,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乡村的振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记者:陶辉 通讯员:付海洋 刘燊祺

责编:廖芊 | 复审:蔡美琳| 终审: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