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老有颐养的幸福晚年 ——黄州区蹚出居家和社区养老“三合一”服务新路径



7月12日,像往常一样,助老员上门帮黄州区赤壁街道桐梓岗社区秦慧兰老人打扫卫生。

秦慧兰今年77岁,膝盖主骨坏死,行动不便。秦慧兰说。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老年人最朴素的民生愿望。秦慧兰舒心的老年生活,得益于黄州区创新建立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新模式。

2024年,在被确定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区)后,黄州区充分发挥市区一体优势,立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建强三支队伍、做实三类服务、打通三个平台、健全三个机制,蹚出居家和社区养老“三合一”服务新路径。

“三合一”养老服务新路径,是由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通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资源,破解了为老服务力量不足、标准不高、覆盖不够难题,在满足老年人日常养老服务基础上,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55个社区实现老年活动室全覆盖,160余支助老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黄州的大街小巷,为城区4万余名老年人提供服务,呵护最美“夕阳红”,添彩黄州养老幸福底色,托起老有颐养的幸福晚年。

建强三支队伍,破解助老服务人力难题

老有所依不是梦

家住东源电力城71岁的爹爹张颖中度中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全由老伴王霞照顾。

“老头子不愿去养老院,我又忙不过来,有时连买菜都不敢走远。时间长了,我的身体也吃不消。”老伴的话,道出了很多家庭照护老人的困境。

家家有老,人人会老,类似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今年,黄州区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突出需求导向,通过社区摸排和老年人自主申报等方式,全面摸清了城区3995名独居老年人、1640名特困老年人、4.18万名有签约家庭医生意愿老年人的信息,收集“六助”等养老需求8.98万余条。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涉及生活照护、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多方面,量大面广要求高。”黄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健介绍道,“单靠一方力量难以满足实际所需。”

因此,黄州区通过整合已经开展相关养老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助老员、家庭医生团队的力量,构建起了多层次、复合型的助老服务队伍。

志愿助老队伍。志愿者(团队)由社区或小区党组织牵头,联系下沉党员、社区工作者、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及本小区的“活力老人”(身体状况良好、热心公益的老年人)等人员组成,定期对辖区内年满60周岁的孤寡、独居、失能或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空巢、留守老人等,开展上门志愿关爱活动。

居家助老队伍。针对居住在黄州的低收入且年满80岁、70岁以上失能失智或经济困难、失能优抚对象、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5类重点老年人,由区民政局委托授权的第三方市场主体,招聘能提供专业服务的助老员或本辖区有相关从业资质的“活力老人”,上门为老人提供“六助一护”等专业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对有签约家庭医生意愿且年满65岁的老年人,由区卫健局根据辖区居民户数,选派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通过与老年人建立长期服务关系,对签约老年人提供基础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黄州区三支队伍共整合了2340名志愿者、78名助老员、303名家庭医生。“三支队伍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王健说道。

比如,有的“活力老人”既是上门服务的助老人员,但也是小区的志愿者;社区开展老年义诊活动,志愿者、家庭医生协同配合,一起开展助老服务。

三支队伍融合协作,可满足不同助老服务需求,破解了为老服务人力难题,老有所依不是梦。

打通三个平台,破除养老供需信息孤岛

老有所求“一网通”

家里的空调需要清洗,哪儿有洗涤师傅?想购买生活用品,天气太热不想出门,怎么办。

如何又快又好地为老人们解决这些朴素的需求?

畅通养老服务供需信息“中枢”是关键。

何为供需信息“中枢”?黄州区福利院院长李从启认为,老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立马回应,并且提供相应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为实现这一目标,黄州区与第三方市场主体合作,将小区物业管理、社区智慧养老和公共卫生信息3个平台打通,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三合一”服务平台。

“三合一”服务平台将三个彼此独立平台中的信息,在志愿者、助老员和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过程中得到及时共享和联动,实现老年人的养老和就医需求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平台以老人需求为中心,集合点单、接单、派单、评单和补贴结算等多种功能,提供“订单式、菜单式”养老服务。老人们有需求时,可拨打电话“一键呼叫”下单。通过“三合一”智慧平台,就近指派或智能精准匹配,实现从需求到服务“一网通”。

黄州区还积极将“三合一”服务平台,接入“i黄冈”养老服务板块,也可通过线上下单,获得供餐服务、助洁、健康护理、代办代购、志愿服务等8大类服务。

现在,在黄州区,无论是普通老年人,还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只要有养老服务需求,通过“一键呼叫”或网络下单,立即可获得供需精准匹配,30分钟内可获得相应的服务,实现了老有所呼必有应,老有所需必有助。

7月31日,家住建新社区都市印象小区的王英婆婆想找一位保洁员帮忙打扫卫生。在儿媳的帮助下,通过“i黄冈”平台,下单了日常保洁服务。20分钟后,湖北顺尔家政公司的保洁人员就上门了,方便又快速。

目前,“三合一”服务平台已整合黄冈禾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黄冈辰丰康养有限公司、湖北顺尔家政公司等多家社会主体,可提供市场化服务项目近20项。

做实三类服务,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品质

老有所养享生活

建新社区78岁的贾兰芬婆婆是空巢老人,独居生活多年。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因为身边没有亲属陪伴,整个人的状态不算很好。好在社区志愿者隔三岔五会上门来谈心、拉家常,帮忙剪头发。家庭医生也常打来电话,关心身体健康。

为让居家养老更安心,黄州区精准对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依托三支队伍,做实志愿助老服务、居家助老服务、健康医疗服务三类服务,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系统发展,让养老服务从“有”向“优”转变。

黄州区制定《黄州区志愿者助老服务清单》,对年满60周岁的孤寡、独居、失能或空巢、留守等老年人,志愿者每周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或关爱巡访,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状态、服务需求,提供帮代办、报医报信等志愿服务。同时,助老志愿团队借助社区(小区)养老服务阵地,开展义剪、义诊等活动1264场次,惠及近2万名老年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为强化居家助老服务,黄州区对于失能、半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形式,每月定期安排助老员上门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洁、助急、助乐以及日常护理等“六助一护”服务。截至目前,助老员已开展上门“六助一护”服务1.68万余人次,并通过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助老员为老服务水平。

在城区,专业市场主体已为近400位老年人安装了智能水表、一键呼叫器、智能床垫、红外感应器、水浸、气感等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全方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平台会第一时间通知老人的子女、志愿者等包联服务对象,确保老年人得到及时救助。

在优化健康医疗服务中,黄州区升级家庭医生“1114”服务,即家庭医生每年至少为签约老人开展1次健康管理、1次中医药健康服务、1次全面健康检查和4次面对面随访。目前,62支家庭医生团队已签约服务4.1万名老人,建立慢性病台账3.1万份,连接黄冈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专家教授45名。

三类养老服务基本解决了老年人日常和应急情况下的养老需求,但如何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乐、老有优养?黄州区将养老服务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破解了社区养老服务覆盖不够的难题。

各街道、社区通过整合、改造闲置固定资产,完善配套设施,打造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好邻居工作站,老年大学、健康驿站、爱心理发室等养老服务配套设施。

龙王山老年公寓被改造为集康养于一体的养老综合体后,颇受老人欢迎。西湖街道珠明山社区通过引进襄阳“12349”养老一键通服务公司,建设50张托养床位,为政府托底人群和老人提供嵌入式托养服务。王家湾小区在小区附近开展集中养老,托管白天无人照料的老人,还为老人们开通医疗绿色通道。

禹王街道万福小区改建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有议事功能室、影音播放室、舞蹈室、休闲区等。这里成为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聚集地”,老人们常到这里拉家常、下棋等,丰富了精神世界。小区还探索了“物业+养老”模式,由楼栋管理员、物业人员担任志愿者或助老员,免费为小区老年人提供基础的便民服务,通过做实一项项暖心“小事”,拉近了物业公司与小区居民的距离,也为物业公司长期提供服务奠定了群众基础。

依托社区食堂,黄州区在16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加装刷脸支付设备,为65岁及以上到店用餐老人,提供每天不超过3元的进餐补贴,并根据老人的饮食口味和偏好,推出老年人套餐,让老年人吃得舒心、放心。

如今,市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到77.8%,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依托完整社区建设和增加的养老资源,黄州区已在各社区建成了集吃喝娱购医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社区养老既有品质又有温度,“养老”变成了“享老”。

用赤壁街道龙王山社区居民蔡春霞的话说:“如今我们的老年群体大小事情有人帮,休闲娱乐有去处,幸福晚年有着落。”


(作者:李维 胡舟航 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