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黄州 四选名景

黄州自明初建新城以来至到清末,曾四次选定(其中两次为增补)黄州若干著名风景区。明代中期前在黄州城内和近郊评选出《古黄八景》为:“黄冈晓霁、赤壁春辉、竹楼胜集、柳港联芳、临皋月皎、洗墨云生、吴公义井、孟倅清泉”(载于1501年出版的弘治《府志》)。明晚期前“增定八景”曰:“峥嵘芳草、樊口轻帆、柯邱葱倩、雪堂梅花、宝山泉石、二崎云树、春申故垒、柳公琴台”(载于1608年出版的万历《黄冈县志》卷一)。鉴于其中峥嵘洲址不确,有说在团风、更多说在新洲双柳;“春申故垒”指今城北十里的禹王城,但史家认为楚春申君先封于淮北后改封于吴,不应在黄州。故清乾隆《黄冈县志•古迹门》卷一更換二景,而将“芦洲芳草、樊口轻帆、柯邱葱倩、雪堂梅花、宝山泉石、二崎云树、永安故垒、柳公琴台”等命名为后“增定八景”。 道光《县志》则沿袭乾隆《县志》后“增定八景”的说法。

 

 

光绪八年《黄冈县志》主编俞昌烈,在《志》中虽抄录明代《古黄八景》和清乾隆时的后“增定八景”,却有所创新!他打破原八景与增补八景的界限,在《县志•捕衙汛图》中重新选定黄州城十景!其关键在于:一,删除后“增定八景” 中真实地址不明的“永安故垒” ,将其他七景与古黄八景总共15个景名标示在图中;二,审定景名是否用方框框表示该景点在原址上,纳入的15个景名中的十一个景点用方框框标示其真。樊口虽在原址,由于它在江南岸线边,故“樊口轻帆” 未用方框框,而芦洲则在江北,故“芦洲芳草”则属方框框之列。在15个备选景点中最著盛名的“雪堂梅花”、“竹楼胜集”与“临皋月皎”等三个景点未用方框框而被淘汰出局!究其原因这三个景点分别是明弘治时黄州知府芦濬、清康熙时黄州通判宋犖、黄冈知县李经政所新筑,都是移建的纪念性建筑,不在原址上!三,根据《古黄八景》只在城内和近郊选景的原则,“二崎云树”(即大、小崎山景)远在县北160里外,景名虽用方框框,却标示在捕汛图的北边线上,故亦不在入选之列。这样恰好有十景入选,它们分别是:“黄冈晓霁”(指黄冈山最南段今老十字街西侧王家山)、“赤壁春辉”(指赤璧矶)、“柳港联芳”(在明城南濠一带)、“洗墨云生”(在穆家街)、“吴公义井”(位于老黄商前的三眼井)、“孟倅清泉”(即君子泉在今汉川门右侧)、“宝山泉石”(在城北龙王山)、“柯丘葱倩”(在城东南)、“芦洲芳草”(在对岸樊口西北洲上)、“柳公琴台”(在可眺望的三江口洲中)等,其由“古黄八景”中的六景与后“增八景”中的四景组成。

 

光绪县志主编戴昌言所重选的十景都为真迹原址,凡不在原址而移筑者,哪怕名气再大也不入选!戴知县是以县捕衙汛图为平台来表现重新评定新名景的。《光绪县志•捕衙汛图》也是显示黄州新十景之图!

来源:湖北黄州历史文化学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