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一线㉓ | 突击队鏖战处置险情,守护江咀圩堤安全

“没有穿救生衣、长靴不要上堤;不要一个人单独行动……”7月16日上午9点,在堵城镇江咀村圩堤上,黄冈市国资委驻堵城江咀圩堤60名队员正在进行交班,队长在给大家反复强调注意事项。队员个个精神抖擞,而他们脸上和胳膊上都被晒得脱掉了一层皮。

到岗到位,履职尽责

据市国资委驻黄州堵城江咀圩堤应急抢险突击队的总队长刘堂军介绍,7月11日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就市级紧急调派1000名党员干部支援黄州区防汛进行工作部署。接到命令后,市国资委高度重视,连夜安排部署,这支防汛应急抢险击队迅速集结。7月12日上午8:00,6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到堵城江咀村防汛指挥部到岗到位,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在江咀圩堤责任段全面开展巡堤查险抢险工作。

江咀圩堤属于民堤,全长约3.7公里,守护着江咀村的1600多亩耕地,是历年防汛难段、险段。今年持续大到暴雨造成堤脚多处出现管涌、渗水险情。而抢险突击队的职责是除了每天在圩堤上巡查,还要参与险情处置,日夜守护圩堤。

连夜鏖战,处置险情

7月13日晚6点多,堵城镇民政办主任王伟照例进行夜巡,突然间,他听到一种声音,寻声找去看到堤坡中间裂缝成了一个洞,水发浑,洞已被流水掏空。凭着经验和直觉,王伟断定一定有问题。他当即判断,这是一个典型的管涌集中险情。

险情就是命令!技术专家查看后,立即决定用填埋沙袋的方式处置险情。奉命值守该堤段的市国资委应急抢险突击队此时正进行交班,听到险情号令后,60名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一起,迅速展开抢险。300多包沙袋扔进出现险情的洞中,水流丝毫未见缓解,突击队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参加过四次防汛,分别是1996年、1998年、2016年、2020年,而今年是最艰难,最险的一次,当时听到那么急的水流声,我们都很害怕,但是必须上去抢险。”刘堂军一边回忆,一边介绍当晚的险情情况。

经过大家4个多小时的不停的奋战,圩堤上的险情被有效控制,而此时突击队员们已累的满头大汗,瘫坐在地。

筑牢大堤,多措防守

在这条长约3.7公里的江咀圩堤上,市国资委防守地段约为2.5公里,圩堤最险处水面距离堤面仅30公分,风大浪急,为防止新的险情出现,圩堤接水面处采用沙袋叠加的方式被大家铺了长长一条。

刘堂军说,“险情化解后,我们就是查堤,关键是要看责任段有没有新的危险点。堤段全程要实行定人定点值守,更要加大巡查力度、巡查密度和巡查广度,密切关注,一刻都不能离人。”

而这支应急抢险突击队,就承担着圩堤上的所有重任。“突击队员都是市国资委辖管单位抽调的党员干部和青壮年力量组成的队伍,是先锋集结号,关键时刻能拧成一股绳,攥手成拳。虽然他们不是军人,但有军人作风。每个分队队长也都是党员,遇到险情,党员顶岗示范带头冲在最前面。整支队伍,岗位分工明确,科学调度,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力量。”说起这支应急抢险突击队,刘堂军有点自豪。

父子上阵,共抗大汛

7月16日,见到发现险情的王伟时,他告诉记者,就目前来说,他们对这起管涌险情的处置,应该是成功的。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王伟在1998年参加防汛值守时,因妻子早产,儿子出生时仅有4斤。因为防汛责任重大,王伟不能及时去医院看望妻儿,他给在抗洪期间出生的儿子取名“王洪”,也希望让儿子记住防洪是一种责任。

现在,22岁的王洪已经有一米八的个子,他和父亲每晚一起参与防汛巡堤值守,排查险情,成为江咀圩堤上一对有责任,有担当的上阵父子兵。

面对汛情,曾经在圩堤上无技术力量不可、无抢险物资不可、无突击力度不可的“三不可”弱项,在市区一体联合防汛的科学统筹下,曾经的“三不可”,现如今已成为防汛最强大的优势力量。

在黄州堵城江咀圩堤上,红旗招展。有意愿加入抢险突击队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他们同市国资委的突击队员一样讲政治,守纪律,在圩堤上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日夜守护着江咀圩堤的安全。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

(作者:梁建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