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级实践所、143个村(社区)级实践站。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黄冈市黄州区三级文明实践机构已经实现全覆盖,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建设也坚持了高标准。不过,全区为此投入的资金并不多,走出了一条“高标准低投入”的路子。
走进黄州区大街小巷,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及其活动场所的铭牌不时闯入眼帘。作为试点县市区,黄州区在传统县、乡、村三级机构的基础上,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小区还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同时,通过和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益组织、行业组织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从“单打独斗”变成“大合唱”。
黄冈市黄州区委常委 宣传部长 张全斌: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它是党委的一项中心工作,实践中心的主任是我们区委书记,所以协同联动一个就是突出聚力,第二就是整合。
在黄州区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各个行业,各个行政资源,各个社会资源,聚力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想政治宣传的这一核心灵魂工程任务。另外,对现有的行政资源,阵地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落地落实。
除了织密新时代文明实践网,黄州区在三级机构实践阵地建设上也坚持“高标准”:无论是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是实践所、实践站,必须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所、有所站简介、有组织架构、有志愿者队伍、有志愿服务清单、有活动计划。
黄冈市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 殷霞:当时全国试点还没一个标准,我们出台“六有”的标准,是为了使阵地建设规范化,使传播新思想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阵地,引领新风尚有舞台。
不过,“高标准”并不等同于“高投入”。赤壁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三层楼,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文明实践之家、公益社会组织之家、社工之家、志愿服务之家、文化之家5个功能区,还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赤壁街道负责人说,建成文明实践所的资金投入并不多。
赤壁街道大地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 林 霞:我们将原来的街道文化站、社工之家、志愿者服务站等机构的阵地、人员、设备、职能进行全方面的整合,突出功能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
少花钱多办事,是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鲜明特色。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选址遗爱湖畔的流光阁,四层的小楼是租来的。流光阁门前是8000多平方米的东坡广场,十分适合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据了解,这个中心的全部硬件建设的投入还不到200万元。10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4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也都是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改造而成,投入多的二三十万元,最少的仅几万元。
黄冈市黄州区委常委 宣传部长 张全斌:我们充分整合文化站、文体广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社区大讲堂、百姓大舞台以及这个四点半学校、卫生室、律师调解委员会等现有的这个存量资源。统筹推进我们中心所站的建设,就地打造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不久前,黄冈市在黄州区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高标准低投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黄州模式”,受到与会者肯定。
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游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问题上,我们不主张搞形式主义,不赞成大兴土木,也不赞成过多地悬挂和张贴标语、横幅,而是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精力用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只有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强。
目前,黄州区常年活跃着1000余支注册志愿服务队,市区注册志愿者63000多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设计了“八心”志愿服务清单,引导志愿者开展助力疫情防控、创文创卫、复工复学、乡村振兴、经济复苏、文明出行礼仪、礼让斑马线等志愿服务活动。
黄州:7万志愿者
“点亮”一座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在黄州区,不仅注册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壮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引导培育了一批创意志愿服务项目。形形色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创文创卫,化解基层治理难题,为需要帮助的群体送去温暖,让千年古城黄州更具人文魅力。
创文明城:红马甲喊你“礼让斑马线”
12月1日下午5点30分,正值下班高峰期,黄州区赤壁大道和新港大道交汇处,车流滚滚,行人匆匆。在斑马线一侧,童云霞等一批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协助交警执勤站岗,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
志愿者 童云霞:司机文明驾驶礼让行人,行人不闯红灯过马路,这都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识,我每周都要参加几次这样的志愿者活动,每次站上一两个小时,可以影响一部分人,能够为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做一点努力,我觉得很有意义。
童云霞是黄州区第一中学的数学老师,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最近大半年,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上街参加以“文明驾驶,礼让斑马线”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而在黄州区的30个主要交通路口和重点地段,同一时间正在参加交通文明劝导的志愿者,大约有600人。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他们平均每天要纠正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150余次,劝阻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逆行近400次,劝离违法停车近百台。他们的默默付出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
黄冈市民 徐建明:这两天气温下降得很厉害,他们在这里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些志愿者都很辛苦,我们普通的市民当然也不好意思违反交通规则了。
今年22岁的付姚鑫是一名交通辅警,在黄州区赤壁大道和新港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执勤已经有一年了。他说,志愿者劝导的效果有时比警察还管用。
交通辅警 付姚鑫:现在主动礼让斑马线的车辆增多了。行人和电动车乱穿乱闯的少了,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尽量让礼让斑马线这个活动做到人人皆知。
关爱儿童:村小学有个“小麦芽艺术团”
12月4日下午3点钟,黄州区聚星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传出了充满童稚的歌声。三年级的53名小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上音乐课。教孩子们唱歌的并不是聚星小学的老师,而是来自麦田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
志愿者 胡钦月:从9月份开始,我就带这个班的音乐课,每周一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音乐的种子。
聚星小学位于黄州区陈策楼镇,这里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的故乡,陈潭秋就是在聚星小学发蒙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和大多数农村小学一样,聚星小学师资力量有限,艺术类教师力量更薄弱。2019年底,麦田公益服务中心开始与聚星小学洽谈合作,选择在三年级试点开办“小麦芽艺术团”。随后,麦田公益服务中心从本地高校、音乐培训机构招募志愿者,出任艺术团老师,围绕音乐、舞蹈、公益实践三方面,为“小麦芽艺术团”重新设计艺术教学方案。
志愿者 张海怡:这个班的艺术教育分为三个板块——音乐、舞蹈和公益实践,每个板块都有专门的带头人,我们参加教学活动的志愿者一共有15名。
理论宣讲:“四堂联盟”齐奏文明曲
12月5日下午,一支由黄冈市、区妇联组织的妇女宣讲队走进黄州区建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居民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是建新社区的第二场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月底,省委宣讲团刚刚在这里举行过一场报告会。
黄冈市黄州区建新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余邦祥:五中全会勾勒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有责任有义务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送入千家万户。
第二场报告会当天,建新社区巾帼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同时举行。建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来已久。2009年,黄冈市首个“爱心学堂”在这里率先开办,学堂常年邀请法官、医生、交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随后10年,先锋讲堂、道德讲堂、建新学堂也陆续开办起来,一起合称“四堂联盟”。顺应新时代文明实践需要,今年“四堂联盟”整合资源,成立了新润百姓宣讲团。
黄冈市黄州区建新社区党委委员 四堂联盟项目负责人 夏雪:我们宣讲团下面有四支宣讲小分队,由25名志愿者组成,他们其中有退伍老兵、文艺爱好者、模范代表还有公益达人,有需要时候,我们还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党的理论政策宣讲。
新润百姓宣讲团的核心使命,是营造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通过宣讲提升群众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宣讲政策理论,既有公益课堂、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传统形式,也有情景剧、三句半、湖北大鼓、文艺表演等艺术形式,还摸索出了“理论+全民”、“理论+点单”等宣讲模式,力求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
黄冈市黄州区建新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余邦祥:我们的初衷是用轻松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好政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入脑入心,付诸行动。
建新社区宣讲政策理论也很“应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自制情景剧,倡导公筷公勺;树立8位志愿者榜样,给社区的志愿服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民法典》表决通过后,又开展多场专题性普法讲座。
黄冈市黄州区建新社区党委委员 四堂联盟项目负责人 夏雪:我们在宣讲的时候会紧跟时代热点,这样居民的关注度会更高,求知的欲望也会更强,这样我们宣讲起来效果也会更好。
黄州:文明实践信息平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为试点举措,黄州区还高标准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通过打造“指尖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信息网上对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2月2日,家住黄州区保利小区的姜明德老人家里,迎来了一群社区志愿者。姜明德是一位老红军,今年95岁高龄,患有心脏病,常年坐轮椅行动不便。几天前,四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周梅通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得知,老人的轮椅出了点小故障,同时还想理个头发,于是组织了5名志愿者约在今天专程上门为老人服务。
志愿者 艾启华:姜爷爷是一位老红军,他是国家的一位功臣,为国家流血流汗,今天我特地上门为他理发,我感到非常荣幸。
四海社区有支“五老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人数有四十多人。“五老”即老党员、老医生、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由于她们多是退休的婆婆,居民们都称他们为“超能奶奶”。过去,“超能奶奶”们需要自己寻找服务需求信息和服务对象。今年6月6日,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现了供需信息网上对接。
黄冈市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 殷霞:在平台首页,“我要点单”位于所有子项目之首,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使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实现精准化服务。
今年9月,家住印染社区的辜爹爹摔伤后高位截瘫,手术后插着一根导尿管回家休养。导尿管需要定期更换,社工将辜爹爹的求助信息发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上。很快,就有医生志愿者带着护理包上门,麻利地为老人更换导尿管。
黄冈市黄州区印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 石晶:老百姓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联系我们,我们也会组织相应专业背景的志愿服务者出面解决,非常迅速,也很精准。
东湖街道六福湾社区是一个整体搬迁还建社区。居民多为失地农民,今年疫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六福志愿服务队将居民的求职信息发到信息平台上,并主动为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用工信息。到目前为止,有75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黄冈市黄州区六福庵社区再就业居民 李伙枝:稻草烟多、穷人气多,以前宅在家里没事做,家里矛盾也多起来了,现在每个月出来,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我十分感激。
据了解,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设有“阵地组织、政策理论”两个中心和“我要点单”、“活动报名”、“加入团队”、“文明地图”等8个板块。如今,全区1000余支志愿服务队、63000多名注册志愿者,可以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