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12月19日,黄州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在长江黄州段开展执法巡查时,首次发现并用无人机记录下南迁而来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豆雁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同框的情形,这在历年来尚属首次,极为珍贵。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阳湖。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至此。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豆雁是大型雁类,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环境恶化、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长江流域候鸟生存环境一度受到威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持续下降。

2016年起,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推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长江沿线省市开始对岸线进行整治和复绿,关停污染源,修复沿江生态。2021年,江豚保护获三大利好: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2月5日,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将长江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级为一级;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得益于不断推进的长江大保护战略,江豚种群快速下降的趋势已得到遏制,湿地越冬候鸟在长江停留种群数也日益增多。

随着天气逐渐降温,黄州江心洲栖息的鸟类数量已经超过1万只,其中小天鹅群、豆雁群数量最多,每年冬季有两3000只小天鹅、豆雁集群栖息。鸟类被称为湿地的“风向标”,要吸引鸟类停驻、栖息,必须拥有干净的水源、充足的食源,以及健康的生态环境。

在江心洲,可以看到,在宽阔的江面上,成群结队的天鹅和豆雁正在栖息觅食;伴随着微风,江面水光粼粼,不时可见几头江豚探出水面,与正在水中嬉戏的鸟群互相辉映,两岸居民的幸福笑颜,就映衬在一幅幅鱼跃鸟飞、江豚欢畅的新画卷中。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黄州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持续保持禁捕高态势,加强部门的联勤联动,形成共管江段、共管水域、跨市跨省水域等联合巡查执法机制,铁腕打击非法捕捞,非法捕捞现象已经大幅减少,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结合长江“十年禁渔”、岸线保护、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综合举措,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黄州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折性变化。

责编:廖芊 复审:蔡美琳 终审: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