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邾城的秦汉辉煌岁月

黄州邾城历史上最辉煌的岁月在秦末汉初的百年时光,这期间,它或为郡治,或为王都,作为地方政治中心之一,它不仅是繁华的大都市,更是天下关注之地。

秦朝“省会”城市

邾城经过楚国的经营,特别是南迁定居的邾国君民的努力,在战国后期声名显赫,是当时长江中下游著名大城邑。秦王朝建立后,邾城成为秦朝政区衡山郡的郡治(相当于当代的省城地位),成为秦帝国的地方政治中心之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在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上,全面废除春秋战国时期的封邑制,推广置建郡县制,把秦朝版图分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准确的记载。由于边境开发和郡治调整,秦郡陆续有所增加,一般认为一共有四十八郡。

秦统一全国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并无衡山郡,其时,邾城属南郡。但行政区划不久就发生很大变化,至少在始皇二十八年前,就已分割南郡与九江郡,设立衡山郡,把邾城确定为衡山郡城。邾城的政治中心地位大增,一跃而成为秦帝国中央朝廷之下的地方政治中心之一,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城邑。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郡县,曾到达衡山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上自南郡由武关归”。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编年记》中也记载:始皇二十八年“今过安陆”。由此可知,秦始皇此次东巡郡县,西南渡过淮河后,就进入衡山郡(今湖北黄冈),出衡山郡后,则经过安陆,到达南郡(今湖北江陵)。这其中,衡山在淮水与安陆之间,也就是今之安徽六安至湖北黄冈一带。其“衡山”具体所指,当为衡山郡城,而非指位于今安徽的天柱山(秦汉时称“衡山”,属当时的五岳之一),因为秦始皇每到名山大川,必勒名刻石纪念,衡山在秦朝属名山大川,他经过此地,既不祭祀,也不勒名刻石,只能说明秦始皇没有登山,只到达衡山郡城。另外,分析“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句,司马迁将衡山与南郡并举,说明衡山与南郡是同等的,则衡山其时已建郡。说明,位于今黄州城郊的衡山郡城邾城是秦始皇东巡途经之地。秦始皇东巡驻跸过邾城。

楚汉相争时的诸侯王都

秦末汉初,社会急剧动荡。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残暴的秦王朝,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将邾城作为衡山王吴芮的国都。乱世豪杰吴芮遂据邾城称衡山王,立衡山国,名扬天下,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剧。

吴芮(?~公元前201),鄱阳人(今江西余干),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后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番邑首批置县,吴芮为县令,被朝廷封为“番君”。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首先反秦,天下响应,吴芮宣布独立,率部众随刘邦入关立有战功,又不断接济资助诸侯兵马,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秦亡后,西楚霸王项羽于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论功行赏,分封反秦功臣及旧贵族十八人为诸侯王,这其中,吴芮为衡山王,以邾城为王都。

吴芮为什么选定邾城为衡山王国的国都呢?原因大致有三:其一,邾城是楚国名城,又是邾君南迁居住之地;其二,邾城是秦朝衡山郡的郡城,是天下闻名的江淮大邑,在政治地位上与吴芮的分封地位匹配;其三,邾城在秦末战火损失不严重,经济相对富足。

衡山王国辖境相当于今湖北省黄冈市、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六安市三市的范围。今黄州、团风、新洲、红安、麻城、浠水、蕲春、罗田等地皆为衡山王国辖境。

项羽败亡后,吴芮转而投奔刘邦,他凭自己占据的地盘和吴国君王后裔的贵族身份,与韩信等人上表称臣,拥戴刘邦为帝,从而成为西汉开国元勋。刘邦对吴芮在反秦起义中直接帮助过自己,在楚汉战争中站在自己一边,又是劝刘邦进帝位者之一的作为十分感谢。所以他一登上帝位,就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颁布诏书,嘉奖吴芮,封为长沙王,并将王都由邾城远迁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此事:“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

刘邦为什么要把吴芮从邾城迁到长沙,史无明载。大约是因为邾城是吴芮的根本之地,刘邦不愿吴芮在邾城根基太深,有意削弱其势力,就把他从邾城徙往了“卑湿贫国”而又偏僻的长沙。

汉初分封的衡山王都

西汉前期,朝廷兼采周、秦之长,实行封国与郡县“双轨”并存的地方行政体制,今黄冈之地,先为衡山郡,后为衡山国,无论是衡山郡,还是衡山国,其郡治、国都均在邾城。邾城保持它自楚至秦以来的显赫、辉煌和荣耀。

吴芮封为长沙王并将都城由邾城远迁长沙后,西汉朝廷在吴芮的衡山王国封地恢复衡山郡,郡城在邾城。衡山郡从汉王五年至汉文帝十六年间(前202年至前164年),共存在38年间。隶属淮南国。

西汉前期,朝廷有分封“同姓王”的惯例。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朝廷封皇室宗亲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以衡山郡之地属之,从此,邾城内的衡山郡行政机构结束,代之以衡山王国机构。邾城由衡山郡城转型为衡山王都。

刘勃封为衡山王的原因,是因为刘勃的父亲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汉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任淮南王期间,被控参与谋反,获罪被捕,流放途中绝食身亡。汉文帝八年(前172年),皇上怜悯刘长的三个儿子受到诛连,想给予补救,就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刘良为东城侯。

到了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又将刘长的封地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让刘长的三个儿子三分共享: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其中,衡山王刘勃的王都在邾城。

衡山王刘勃在邾城做了十年的“同姓王”,到了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衡山王刘勃效忠朝廷。次年,吴楚叛军被打败,衡山王入朝。当时,济北王位空缺,济北之地比衡山之地富庶,自然环境也优越些,汉景帝就将衡山王刘勃改任济北王,掌管济水以北的地区,以此作为褒奖。

吴楚七国反叛时,庐江王刘赐虽然没有参与叛乱,但他屡次派遣使臣与邻近的越国结交联络。叛乱平定后,朝廷认为刘赐首鼠两端,决定给予薄惩,将他改任衡山王,迁居衡山王都邾城,统管长江以北地区,成为新的衡山王,仍以邾城为王都。

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刘赐在邾城任衡山王达32年,邾城达到繁华的顶峰。刘赐在邾城不安分守己。他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侵夺田产,王宫秽乱,朝廷多次对他进行警告。他又心怀不轨,与淮南王刘安结盟谋反,公元前122年,被汉武帝以谋反罪论处,令其自尽,所有参与刘赐谋反事件的人员皆满门抄斩,被杀的王后、王子、列侯、二千石、豪强及民众达数千人之多,以致邾城空巷,江淮恐怖。

衡山王刘赐谋反事件平息后,朝廷废了衡山国,其地改为衡山郡。次年再降为邾县,邾城遭到致命打击,成为邾县县城。从此,邾城结束了它的秦汉辉煌岁月。

司马迁对衡山王刘赐谋反导致国灭身亡十分愤怒,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秉笔直书:“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

来源:湖北黄州历史文化学会

编辑:李梦露

编审:尹宏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