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6.4万志愿者引领城市新风尚

3月5号,黄冈市首届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遗爱湖畔落下帷幕。代表黄州区参赛的“东湖之恋·爱在重阳”等7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奖,获奖数量居黄冈各县市区之首。光环和荣誉背后,是黄州区数万名志愿者常年累月为城市文明创建默默地付出:群众需求在哪里,他们就把志愿服务送到哪里。

3月10日傍晚,天空下着小雨,黄冈市实验小学门口人声鼎沸。放学时间到了,老师、家长和值勤交警护送学生过斑马线。十几米外,过往车辆自觉减速让行。实验小学地处闹市,车流人流量大。之前这里交通秩序混乱,车不让人,安全隐患突出。去年6月,黄冈启动“文明驾驶、礼让斑马线”文明实践活动,半年时间,90%以上车辆能做到“斑马线前车让人”。

黄冈市黄州交警大队协警李华剑:“在我们带领小朋友过马路的时候,车主都会自觉地避让。”

这种人车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黄冈市区。变化背后,是黄州区600多名志愿者,每天在30个主要交通路口和重点地段,参加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服务。统计显示,他们平均每天要纠正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150余次,劝阻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逆行近400次,劝离违法停车近百台。

在黄冈市工人文化宫三楼学习室里,祥盛纸艺布艺坊的第四代传人70岁的卢华老师,正在给大家传授剪纸技艺公益课程。五年前,卢华老师创办了东坡剪纸社团,现在社团有20多名成员,有5名志愿者老师。她们每周都会开课,教授大家剪纸技艺。

祥盛纸艺布艺坊第四代传人、黄冈市东坡剪纸社团老师卢华:“南方剪纸是比较细腻的,北方剪纸是比较粗旷的,但是我们是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所以有它的独到之处。”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送到哪里。3月9日上午,黄州区堵城镇老街村,3名志愿者正在村里文化墙上绘制农民画。当天主笔农民画的作者叫马艳荣,她18岁开始就跟着本土知名农民画家学画农民画,现在是黄州区堵城镇文体文艺志愿服务队队长,她还被黄州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农民画家”称号。

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老街村党支部委员、村妇联主任余利琴:“原来我们这个墙很单调,现在结合文明创建内容,以农民画的形式上墙展示,村庄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黄州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堵城镇是黄州农民画的起源地。近两年,马艳荣等农民画志愿者们先后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垃圾分类等多个主题开展创作,在全镇各村及主次干道空白墙体创作主题绘画百余副。

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党委宣传委员吴旭:“农民画以其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很好地宣传引导群众,通过他们更好地宣传和引导其他群众,提升整体的文明素养。”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志愿者成了黄冈流动的风景线。在遗爱湖书城,诗歌朗颂、读书沙龙、名师讲座、插花等活动几乎每周都有,活动的主角都是“红马甲”。

黄冈市新华书店遗爱湖书城店长易晓蔚:“我们遗爱湖书城经常举办一些读书沙龙、名师讲座等公益活动,广大市民参与度很高。”

在建新社区,原来的先锋讲堂、道德讲堂、爱心课堂、建新学堂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四堂联盟,成立了一个由25人组成的新润百姓宣讲团。宣讲中国共产党党史,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目前,已经开展了三十多期百姓宣讲。

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办事处建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邦祥:“我们最主要就是以红色党史宣讲、绿色创文宣讲、橙色创卫宣讲、蓝色法治宣讲、白色健康宣讲为主题,来引导我们的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西湖社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52岁的余丽红等志愿者都会免费为遗爱湖的游客送凉茶。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不宜多聚集,她们把街道办事的会议室改造成“西湖直播间”,通过“看见西湖”视频号,和市民分享志愿者的故事,分享文明创建的乐趣。从2月初首播至今,“西湖直播间”已经播出10期。

在二机社区,66岁的退休教师李瑞兰,办起免费教老人识字的“夕阳红课堂”;在四海社区,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党员、老医生组成“五老领跑公益联盟理事会”,建立居民自助互助机制,志愿队从最初的15人发展到如今120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理事会。

黄冈市黄州区新时代文明事件指导中心主任殷霞:“我区积极引导6.4万名志愿者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黄冈市区现有实名注册志愿者6.4万多人、志愿服务队1300多支,“红马甲”遍布大街小巷。3月1日,《黄冈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提出:鼓励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鼓励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志愿者。

黄冈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二科李禄林:“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指引约束下,将有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创文中来,千年古城的人文魅力将会越来越浓厚。”


责编:区融媒体中心 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