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润心田 文明之花遍地开——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综述
文明,因实践而多彩;实践,因文明而温暖。
一处处功能齐全的实践阵地串珠成链、集群成势;一场场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充满力量;一项项普惠民生的志愿服务聚焦需求、直抵人心;一场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浸润心田、播撒馨香。
2024年,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着眼于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迈上新台阶。
创新理论宣讲——点亮百姓思想明灯
理论宣讲,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明事理、懂道理,解决群众思想困惑。
2024年,黄州区通过举办青年理论宣讲大赛,遴选出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的宣讲队。宣讲员们个个展出风采,宣讲现场处处传播理论,宣讲内容句句迸发力量。
“我们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说。
黄州区还构建宣讲+微视频、宣讲+直播、宣讲+点单等宣讲格局,打破宣讲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宣讲效果裂变效应,宣讲之声乘势远扬。
一场场透彻深入的宣讲,一次次鲜活生动的解读,从守护民生到城市管理,从基层治理到法律法规,从健康医疗到网络安全,从分享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到讲述身边榜样的感人故事......黄州的理论宣讲呈现勃勃生机。
据悉,2024年黄州区把党的创新理论以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传递到“基层末梢”,全年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1500余场,覆盖群众4万余人。
聚焦文化惠民——擦亮幸福生活底色
文明实践落地生根,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发掘,更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
2024年,黄州的田野乡间涌动着一股文娱热潮,从“村晚”海选到“村BA”赛事,从戏曲文化表演到湖北大鼓、三句半等非遗文化展示,一场场由村民自编自演、全民共乐的文化盛宴次第绽放。
2024年1月,赤壁街道建新社区举办全国社区春晚海选活动,通过舞蹈、太极、旗袍秀、电吹管等居民自编自导节目,基层群众登台亮相,展现市民文艺风采。
2024年1月,在陶店乡何家楼村举办的全国社区春晚海选活动中,文艺爱好者以歌舞、民俗节目演绎田园生活之美,彰显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4年3月,在陈策楼镇首届和美乡村“村BA”篮球赛现场,队员们以拼搏精神上演激烈角逐,民间鼓乐点燃赛场激情。既突出乡土特色又丰富乡村文化,推动文体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4月,路口镇举办的首届和美乡村"村BA"篮球大赛,整个赛事通过全民参与的篮球运动激发出乡村活力,成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4年5月,在堵城镇芦冲村,黄梅戏、藏族舞、街舞、湖北大鼓、萨克斯演奏等多种艺术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频频鼓掌叫好。
人声鼎沸、喜气洋洋,照全家福、吃团圆饭,文艺演出、戏曲演唱等,一场场“文艺美”与“烟火气”并存的文化惠民活动,既热了乡村,又暖了民心,点亮了黄州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项目品牌——绘就基层善治愿景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其根本就是群众工作,满足群众需求成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破解未成年人“看护难”、户外劳动者“防暑难”、单身青年“婚恋难”、孤寡老人“看戏难”、失能老人“理发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2024年,黄州区深入实施“五个爱心”系列文明实践项目,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知道皮影戏表演需要哪些工具吗?想自己动手表演皮影戏吗?”在赤壁街道三清社区“爱心课堂”开班课上,非遗传承人杨春带领孩子们了解皮影戏的故事。精彩纷呈的皮影戏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故事和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有机融合,让孩子们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
去年,黄冈市区共设置“爱心课堂”点位47个,招募志愿者310余名,近1400名未成年人参加“爱心课堂”,为部分城区上班族家庭和乡村务农家庭解决了孩子看护难题。
2024年,黄冈市区推出“爱心戏苑”演出58场,持续保持每周至少一场演出。演出活动不止在剧院,还有移动式“剧场”,把戏曲文化送到村、社区,满足基层群众对戏曲文化的需求。
为帮助高温下劳动者解决饮水问题,2024年有80台冰柜分别投放在黄州各社区、街道及志愿者之家等地,共接受捐赠20万瓶矿泉水,全部投放到各个“爱心冰柜”点位,累计服务市区群众17万人。
2024年,全区设有7个“爱心理发”屋,一支20多人的“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黄州城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无法外出理发的人感受到社会温暖。”东湖街道虹桥社区“爱心理发”志愿者徐海霞说。
“爱心营地”以户外团建、素质拓展、青年社群的独特方式闯入了青年人的世界,2024年该项目吸引全区青年才俊近800人参加活动。
近年来,黄冈市区相关部门、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纷纷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共同绘就出“一城大爱暖黄州”新图景,既丰富了文明实践活动,还为基层治理增添了活力与色彩。
丰富活动形式——奏响文明实践乐章
文化下乡去,春风扑面来。
2024年,黄州区紧扣“践行文明条例 共育城乡文明”主题,常态化开展送理论、送服务、送文化、送政策、送知识、送法规等“六进六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创新方式实践文明新风尚,奏响群众幸福生活乐章。
6大类文明实践项目,近20项便民服务的公益集市,160场主题活动,将城市“文明风”与“烟火气”送到市民身边,用点滴行动汇聚社会向上向善的“大能量”。
2024年,一支支由党员干部、青年骨干、头雁书记、人大代表、“五老”等组成的宣讲队,走在黄州的村头树下、社区长廊、工厂车间,以“板凳课堂”“塆组夜话”等形式,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百姓生活紧密结合。
“边看节目表演,边了解国家政策,大家聚在一起还能拉拉家常、听听事理,这样的活动既接地气,又聚人气。”赤壁街道建新社区居民刘三明说。
“考虑到我们腿脚不方便,社区竟然把理发服务送到家门口,太贴心了。”市民姚爹爹笑着说。
爱心理发、爱心义诊、家电维修、艾灸推拿......
黄州区将文明实践转化为解民忧、顺民心的具体行动,逐步形成“群众需求有回应、社会力量有参与、文明成果有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化搭台、群众唱戏,激活文明实践“神经末梢”,实现“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书画名家送春联、非遗剪纸进校园,楚剧表演在乡村……黄州区依托“我们的节日”,统筹协调文联组织及文艺剧院、民间乐团入乡村、到社区、进校园,让春节舞龙、闹元宵、清明祭英烈、中秋话团圆等活动人气爆棚。
“养老保险怎么缴?”“创业补贴如何领?”面对群众关切问题,黄州区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在社区、村,设立政策咨询点,涵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一问一答,帮助群众了解时下政策。
以“科技大篷车”为载体,将前沿科技成果“开”进社区广场、乡村集市;组织“爱心义诊”进村(社区);组织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社区)等......系列文明实践将科普教育、健康管理、安全防护等知识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文明新风。
在主题活动现场设置法律咨询服务点,司法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宣传册普及法律知识,一边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解答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居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权益问题。
凝聚思想共识,涵育文明乡风。
如今,黄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一个个平台载体的搭建,一位位爱心“合伙人”的加入,一场场实践活动的举办,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滋润群众心田,谱写出群众幸福生活新篇章。